
[garnet (color); color of pomegranate] 石榴花的火紅的顔色
石榴花。因其紅豔似火,故稱。 宋 周邦彥 《浣溪沙慢》詞:“嫩英翠幄,紅杏交榴火。” 元 曹伯啟 《謝朱鶴臯招飲》詩:“滿院竹風吹酒面,兩株榴火發詩愁。” 清 陳維崧 《宛城五日追次舊遊漫成》詞:“廟市花盆籠蟋蟀,門攤錦袋養鵪鶉,榴火帝城春。” 劉半農 《恥辱的門》詩:“榴火般紅的脂,粉壁般白的粉,從此做了我謀生的工具了。”
“榴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石榴花的火紅色,常用于文學表達中形容紅豔似火的色彩或熱烈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榴火”字面意為石榴花的顔色,因石榴花色澤紅豔,常被比喻為火焰般的紅色。例如:“東方天邊的彩霞如榴火”。
文學引申
在詩詞中,“榴火”不僅描述顔色,還寄托了熱烈、繁盛的情感或景象。如宋代周邦彥《浣溪沙慢》中的“紅杏交榴火”,以榴火烘托春意。
以上解釋綜合了《查字典》、滬江詞典及古詩分析等資料。如需完整詩句或更多用例,可查閱相關詩詞典籍或權威詞典。
《榴火》是一個詞語,主要指的是炮火轟炸或炮彈爆炸時所産生的火焰,形容非常猛烈的爆炸火焰。
《榴火》的拆分部首為木和火,部首木表示與樹木相關,部首火表示與火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3。
《榴火》一詞源自于傳說中一種兵器,稱為“榴彈”。這種榴彈在爆炸時會釋放出猛烈的火焰,因此被稱為“榴火”。繁體字為「榴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會略有不同。根據曆史記載,古時候寫作「檧火」或「橹火」,意思仍然是指炮火轟炸時所産生的火焰。
1. 在戰場上,敵軍的榴火将我方陣地炸得支離破碎。
2. 爆炸聲響起,一團榴火從遠處沖天而起。
1. 榴火彈:指使用榴彈發射器發射的火力炮彈。
2. 榴火炮:指能發射榴彈的火炮。
3. 火炮榴彈:指裝填有榴彈的火炮。
1. 炮火:與榴火意思相近,都指炮擊時産生的火焰。
2. 火焰:表示火的形象。
1. 寒火:指火勢微弱的火焰。
2. 明火:指明亮燃燒的火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