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幾粒米。 晉 張華 《鹪鹩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作安于貧困生活之典。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詩:“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數粒”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具有文化典故色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象征安貧樂道
後人多用“數粒”表達對簡樸生活的坦然接受,如唐代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中“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宋代曾鞏《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亦以“一枝數粒身安穩”體現淡泊心境。
古詩文中的延伸
該詞常與自然意象結合,如陸遊詩句“鹹豆數粒粥一盂”,或白居易“數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通過具體場景強化對貧寒生活的刻畫。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8)提到“數粒”可泛指計量顆粒物,但根據古籍及權威詞典,其核心含義仍與古代典故相關,現代引申用法較少見且缺乏文獻支撐。
“數粒”作為文學意象,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足守儉”的思想,多見于唐宋詩詞。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鹪鹩賦》原文及杜甫、曾鞏等詩作。
《數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計數謹慎,一粒一粒地計算或估量,形容認真細緻的态度。
《數粒》的拆分部首為“糸”,共有6個筆畫。
《數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集字聚英》一書中,意指計數謹慎地數數,比喻對事物觀察認真細緻。
《數粒》的繁體寫法為「數粒」。
在古時候,漢字《數粒》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1. 他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辦事總是數粒計較。
2. 老師叮囑我們考試時要認真細緻,要像數粒一樣仔細檢查。
3. 這個項目需要仔細斟酌,用心數粒,不可以出任何差錯。
認真、仔細、計算、細緻、差錯
仔細、細緻、謹慎、一絲不苟
粗心、馬虎、大意、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