牓帖的意思、牓帖的詳細解釋
牓帖的解釋
科舉考試的錄取報單。 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金花帖子》:“ 唐 進士登第者,主文以黃花牋書其姓名,花押其中,使人持以報之,謂之牓帖。當時稱為金花帖子。”
詞語分解
- 牓的解釋 牓 ǎ 古同“榜”。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 帖的解釋 帖 è 學習寫字時摹仿的樣本:碑帖。字帖。畫帖。 帖 ě 便條:字帖兒。 邀請客人的紙片:帖子。請帖。 寫着生辰八字的紙片:庚帖。換帖。 量詞,用于配合起來的若幹味湯藥:一帖中藥。 帖 ē 妥適:
網絡擴展解釋
“牓帖”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與古代科舉制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牓帖(拼音:bǎng tiē)指科舉考試中用于公布錄取名單的報單。唐代進士及第後,主考官會用黃花箋書寫考生姓名,并在箋上蓋花押(個人簽名或标記),隨後派人送達考生,稱為“牓帖”。
2.曆史背景
- 起源:唐代稱為“金花帖子”,因使用黃花箋且形式莊重而得名。
- 演變:宋代劉昌詩在《蘆浦筆記·金花帖子》中記載了這一制度,說明其作為官方錄取憑證的功能。
3.文化意義
牓帖不僅是錄取通知,更象征古代士人通過科舉實現階層躍遷的重要憑證,反映了科舉制度在選拔人才和社會地位認定中的作用。
4.現代關聯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近義詞、反義詞或用法,可參考《蘆浦筆記》等宋代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牓帖(bǎng tiě)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牛”和“千”,筆畫總數為11畫。牓帖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定,目前尚無确切的曆史記錄。在繁體字中,牓貼這個詞的寫法是「牓貼」。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究竟是怎樣的寫法目前無法得知。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用牓帖告示大家要參加會議。
組詞:牓報、牓言、牓單、牓示。
近義詞:告示、廣告、海報、公告。
反義詞:隱蔽、私密、保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