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霜苞 ”。1.白色花朵。 宋 梅堯臣 《有折景福殿後酴醾花至者》詩:“蔟蔟霜包密,層層玉葉同。”
(2).柑橘。柑橘經霜後始熟。瓤瓣為外皮所包裹。故稱。 宋 梅堯臣 《贈裴直講水梨二顆言太尠答吳甘三顆以為多走筆呈之》詩:“莫将多少為輕重,試擘霜包幾瓣香。” 宋 梅堯臣 《重送周都官》詩:“荷葉半黃蓮子老,霜苞微緑橘林明。” 宋 陸遊 《過林黃中食柑子有感學宛陵先生體》詩:“霜包才三四,氣可壓千百。”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橘》及《果二·柑》。
“霜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注音
shuāng bāo(ㄕㄨㄤ ㄅㄠ)。
詞義解析
《霜包》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包裹着霜的東西。霜指的是天氣冷時,大氣中水汽凝結成的結晶,通常會附着在物體表面上形成白色的冰晶,有時也會形成其他顔色的霜。
《霜包》的拆分部首為⺩(雨部),拆分筆畫為17畫。
《霜包》是由“霜”和“包”兩個字組成的,形象地描繪了被霜包裹的物體。
《霜包》的繁體形式為「霜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差異。《霜包》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形式可參考古代的書法作品。
1. 晨光下,樹葉上的霜包閃着銀白的光芒。
2. 冬日的清晨,田野上覆蓋着一層層的霜包。
組詞:霜雪、包裹、冰霜、包裝、霜降
近義詞:霜凍、霜寒
反義詞:融化、融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