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罔然的意思、罔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罔然的解釋

(1).同“ 惘然 ”。失意貌;心中若有所失貌。《後漢書·黃憲傳》:“同郡 戴良 ,才高倨傲,而見 憲 未嘗不正容;及歸,罔然若有失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勸德畏戒,喜懼交争,罔然若酲,朝疲夕倦,奪氣褫魄之為者也。” 薛綜 注:“罔然,猶惘惘然也。”

(2).猶茫然。恍惚不解貌。 漢 王充 《論衡·謝短》:“文吏自謂知官事,曉簿書。問之曰:‘曉知其事,當能究達其義,通見其意否?’文吏必将罔然。” 宋 王安石 《進<說文>劄子》:“若矇視天,終以罔然。”

(3).窘急惶遽貌。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三》:“ 秦王 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八:“罔然,亦惶遽之皃也。”

(4).猶渙然。《傳習錄》卷中引 明 陸原靜 語:“嘗試於心,喜怒憂懼之感發也,雖動氣之極,而吾心良知一覺,即罔然消阻。”參見“ 渙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罔然"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罔"與"然"組合而成,其核心語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罔然"包含三重内涵:

一、表迷惑不解的狀态。該義項源自《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的引申,《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時,司馬貞《索隱》即用"罔然"形容迷茫之态。

二、指怅然若失的情感。《昭明文選·曹植<洛神賦>》李善注引古注,用"罔然若酲"描摹怅惘心境,此用法在唐宋詩詞中常見,如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的失意情狀。

三、表虛無空寂的哲學意境。《莊子·齊物論》"罔兩問景"中的"罔"字,郭象注疏引申出"罔然"的虛空内涵,這一用法在禅宗典籍《五燈會元》中多有體現。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保留前兩種含義。如魯迅《朝花夕拾》中"罔然若有所失"即典型用法。需要注意的是,"罔然"與"惘然"存在語義交叉,但前者更側重認知層面的迷惑,後者側重情感層面的失落。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修訂版)
  3. 昭明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罔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罔然”讀作wǎng rán,核心含義為失意、迷茫的狀态,具體表現為:

  1. 心中若有所失:形容因失落或困惑而心神不甯,如《後漢書·黃憲傳》中“罔然若有失也”。
  2. 恍惚不解:指對事物感到茫然、難以理解,如《論衡·謝短》提到“文吏必将罔然”。

二、詳細解釋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描寫:多用于刻畫人物失落、困惑的情緒,例如:“他聽完消息後罔然伫立,久久不能回神。”
  2. 日常表達:描述對複雜問題或突發狀況的迷茫,如“面對選擇,她顯得罔然無措”。

四、與“枉然”的區别

五、古籍例證

《後漢書》《東京賦》等文獻中均有使用,體現其古典色彩。需注意,現代語境中更常用“惘然”,而“罔然”多出現在書面或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白華華匕鬯鼻塌唇青駁龍彩毫呈閲癡牀吃幹飯遲任稠穊疵國打饑荒丹萸大衆語颠奪低色棟撓短計頓戟扼要飛鴻雪爪蜰蛴風錘分貧振窮孚化高鐵棺函顧見荒遠呼聲滬書虎嘯風馳甲戶葭律兼吞谏議嗟痛積膳軍用亢揚聊浪令器柳條六證螞蚱車子櫗楔旁通曲鬯樸悫挈瓶秦書八體親自棄瑕錄用塞笳設網釋疑熟論說漏嘴説真方田遊痛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