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鬯的意思、匕鬯的詳細解釋
匕鬯的解釋
(1).《易·震》:“震驚百裡,不喪匕鬯。” 王弼 注:“匕,所以載鼎實;鬯,香酒。奉宗廟之盛也。”後因代指宗廟祭祀。 南朝 陳 徐陵 《皇太子臨辟雍頌》:“皇太子耀彼重離,光茲匕鬯,儀以天文,化成天下。” 唐 陳子昂 《大周受命頌》:“臣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豈不宜乎!” 清 劉岩 《贈人》詩:“匕鬯苟不隳,何妨驚百裡。”
(2).泛指飲食用具。 清 曹寅 《聞靜夫傷臂口占二詩慰之》之一:“偶然成缺陷,匕鬯改前持。”
詞語分解
- 匕的解釋 匕 ǐ 〔匕首〕短劍。 古代指勺、匙之類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匕箸”。 筆畫數:; 部首:匕; 筆順編號:
- 鬯的解釋 鬯 à 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釀黑黍而成。 同“暢”。 筆畫數:; 部首:鬯;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匕鬯”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區别,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
- 匕:最初指古代取食的勺子(類似羹匙),後也指匕首。
- 鬯:讀作chàng,指古代祭祀用的香酒,以郁金草和黑黍釀制,象征宗廟祭祀的莊重。
-
組合意義
兩字合稱“匕鬯”,原指宗廟祭祀時盛裝祭品的器具(匕取食物,鬯盛香酒),後引申為代指祭祀活動本身。
二、引申含義
-
代指宗廟祭祀
出自《易經·震卦》“震驚百裡,不喪匕鬯”,描述即使外界動蕩,宗廟祭祀仍不受影響,象征國家或家族根基的穩固。
-
泛指飲食用具
在部分文獻中,“匕鬯”擴展為飲食器具的統稱。
-
成語“匕鬯不驚”
原指軍紀嚴明,不擾民、不破壞祭祀;現多形容處事鎮定,臨危不亂。
三、使用場景
- 文學與曆史文獻:常見于描述祭祀、治國安邦等莊重場景,如“光茲匕鬯,儀以天文”(南朝陳徐陵《皇太子臨辟雍頌》)。
- 成語引用:如“匕鬯不驚”用于贊揚軍隊紀律或領導者的沉穩。
四、注意事項
- 古今異義:現代使用中,“匕鬯”多保留在成語或學術讨論中,日常較少使用。
- 避免混淆:“匕”單獨使用時可能指匕首(如“圖窮匕見”),需結合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易經》及曆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匕鬯(bǐ chàng)這個詞的意思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它是指古代祭祀中用來盛放酒的器皿,也可以表示祭酒的行為。另一方面,匕鬯也可以指一種糜爛衰敗的狀态或者形容人的生活堕落不堪。
拆分部首和筆畫:匕鬯的拆分是匕(bǐ)和鬯(chàng)。匕是一個隻有一畫的部首,表示古代的匕首。鬯則有問必答六畫,表示酒的器皿。
來源:《匕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員》一書中,用于描述祭祀神靈所使用的酒器。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指代祭祀酒器和祭祀行為,并在後來的文獻中出現。
繁體:匕鬯的繁體字為「匕鸧」。
古時候漢字寫法:匕鬯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
例句:1. 他手持匕鬯,莊重地上前祭奠祖先。
2. 這個村莊的風氣匕鬯,人們生活頹廢不堪。
組詞:匕鬯沒有常用的組詞,但可以根據需要結合其他詞語進行組詞,例如匕鬯禮、匕鬯器。
近義詞:祭酒、祭祀、酒器
反義詞:正直、莊重、祭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