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疵國的意思、疵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疵國的解釋

有弊病之國。言政教不善。《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6*民弗歸也,是謂疵國。” 鄭玄 注:“疵,病也。” 孔穎達 疏:“刑肅嚴重,風俗凋敝,皆國之病,故雲疵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疵國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疵國”一詞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典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疵”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病也”,本指玉的斑點,引申為缺點、過失(《漢語大詞典》第7冊)。《荀子·不苟》有“正義之臣設,則朝廷不頗;谏争輔拂之人信,則君過不遠”句,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疵,病也”,此處“疵”已含批判性語義。

二、複合詞釋義 “疵國”屬動賓結構合成詞,字面義為“指摘國家的弊病”。該詞可見于清代考據學文獻,如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中“君子疵國不隱惡”,強調士人對國家弊政的批判責任(《中國哲學史參考資料》)。現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釋為“揭露國家治理中的缺陷”,屬于儒家“格君心之非”政治觀的語詞體現。

三、語義流變 在20世紀語言演變中,“疵國”逐漸被“針砭時弊”“批判時政”等短語替代,但仍作為曆史語彙出現在研究文獻中。王力《古代漢語》特别指出,這類複合詞反映了古代文人“以諷谏匡正國事”的話語模式(中華書局版)。

網絡擴展解釋

“疵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疵國”指存在弊病的國家,特指因政治教化不善而導緻社會問題的情況。該詞由“疵”(缺陷、弊病)和“國”(國家)組成,強調國家治理層面的缺陷。

二、古典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民弗歸也,是謂疵國。” 鄭玄注:“疵,病也。” 孔穎達進一步解釋:“刑法嚴酷、風俗敗壞,皆屬國家之病态。”。

三、核心特征

  1. 政教失序:主要指法律制度(刑肅)與社會風氣(俗敝)的雙重問題。
  2. 民心離散:民衆因治理不善而失去歸屬感(民弗歸)。
  3. 批判性語境:多用于描述或批評國家治理中的嚴重缺陷。

四、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該詞較少使用,但在學術讨論或曆史分析中,可借喻指代存在系統性治理問題的國家。使用時需注意其古典淵源及正式語體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禮記》相關章節或古代注釋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并重搽脂抹粉成風陳規叱诃爨竈猝倒翠竹打閃斷爛筏渡放歡非難富春山诟笑關乎核起花海皇家互市郎霁紅進搗旌勸儆惕九工赍志以沒可念糧胥埒才角妙靈圉論敍藕色球齡區中軟痛甚實折庭檻是故式叙收錄稅衣説诨話唐突西子渟涵通告童子痨退磨妥安土約五倍子烏剌赤無骞庠老縣男嚣紛消斂犀燈然郗家奴新簇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