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膳的意思、積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膳的解釋

古代招待國賓的膳食和供國賓途中使用的牢米薪刍等。《周禮·地官·牛人》:“凡賓客之事,共其牢禮積膳之牛。” 鄭玄 注:“牢禮,飱饔也;積,所以給賓客之用……膳,所以閒禮賓客,若《掌客》雲‘殷膳太牢’。” 孫诒讓 正義:“雲‘積,所以給賓客之用’者,積即委積也。《宰夫》注雲:‘委積,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雲‘膳,所以閒禮賓客’者, 賈 疏雲:‘謂賓客未去之閒緻禮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積膳”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并結合古代文獻用例來理解:

  1. 基本釋義:

    • 積: 本義指谷物堆積,引申為積累、聚集、儲備。
    • 膳: 指飯食、膳食,特指豐盛或用于特定場合(如祭祀、宴飨)的食物。
    • 合義: “積膳”指儲備、積聚起來的食物,尤其指為特殊用途(如款待賓客、舉行宴會、祭祀祖先)而事先準備或累積的豐盛飲食。它強調的不是日常飲食,而是為特定目的提前做好的食物儲備或宴席所需的大量肴馔。
  2. 出處與典籍佐證:

    • 該詞多見于先秦及漢代典籍,常與禮儀、宴飨相關。
    • 《周禮·天官·膳夫》: “凡王之饋…膳夫授祭,品嘗食,王乃食…卒食,以樂徹于造。王齊,日三舉。大喪則不舉,大荒則不舉,大劄則不舉,天地有災則不舉,邦有大故則不舉。王燕食,則奉膳、贊祭…凡王祭祀、賓客食,則徹王之胙俎。” (雖然未直接出現“積膳”一詞,但“膳夫”的職責包括管理王及賓客的飲食供應,其中必然涉及食物的儲備和準備,為理解“積膳”提供了制度背景。)
    • 《禮記·曲禮上》: “凡進食之禮…食至起,上客起…讓食不唾…毋放飯,毋流歠,毋咤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羹之有菜者用梜,其無菜者不用梜。” (詳細記載了宴飲禮儀,這些禮儀活動所需的豐盛食物,正是“積膳”所要提供的對象。)
    • 《詩經·小雅·楚茨》: “濟濟跄跄,絜爾牛羊,以往烝嘗…或剝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神嗜飲食,蔔爾百福。” (描繪了祭祀祖先時準備牛羊等犧牲和飲食的盛大場景,這些為祭祀而準備的大量食物可視為“積膳”的具體體現。)
    • 《史記·貨殖列傳》: “夫纖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裡擊鐘。此皆誠壹之所緻。” (描述了通過不同行業積累財富後可以享受鼎食(豐盛飲食)的生活,側面反映了“積膳”所代表的豐盛飲食是富足和地位的象征。)
  3. 用法與語境:

    • “積膳”常用于描述國家禮儀、貴族宴飨或重要祭祀活動前所做的食物準備工作。
    • 它隱含了數量上的豐盛和用途上的莊重/正式性。
    • 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已非常罕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禮制、飲食文化或文獻解讀的語境中。

“積膳”意指為特定禮儀場合(如宴飨賓客、祭祀祖先)而預先儲備、積聚起來的豐盛食物。它體現了古代社會對禮儀活動的重視,以及通過飲食彰顯地位和誠敬之心的文化内涵。其使用多見于先秦兩漢典籍,是研究古代飲食文化和禮儀制度的重要詞彙。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積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發音:jī shàn
詞性結構:由“積”(積累)和“膳”(飲食)組成的合成詞,均為左右結構。

二、古代語境中的含義

  1. 核心意義
    指古代招待國賓的膳食及旅途所需的物資,包括牢米(祭祀用的牲畜)、薪刍(柴草)等。

  2. 文獻出處
    源自《周禮·地官·牛人》記載:“凡賓客之事,共其牢禮積膳之牛。”
    鄭玄注:“牢禮,飱饔也;積,所以給賓客之用……膳,所以閒禮賓客。”

  3. 用途分類

    • 膳食:宴會或日常款待賓客的食物。
    • 物資:包括牲畜、糧草等旅途補給,體現古代禮儀制度的周全性。

三、現代語境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積蓄食物以備不時之需”,并引申為儲備知識、經驗等。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字面義的現代擴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相關詞彙

建議在古籍研究中優先采用《周禮》原始定義,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百家語豹管爆栗子策祝處世哲學倒熟話德望邸城頂箱浮辭黻文撫院高竿海濶天空河漢女宏辯候騎懷愛黃閣火色甲萬金丸使者迥然不羣計無複之蹶然老悖苓通六畜流戍理智鸾氛倫緒旅望蠻禽蒙衫名同實異女奚盼遇陪隨嫖經披毛索黶棋雠旗花驅鵲營橋擾擾失悔濕蒙蒙詩運霜浄順利竦淅田方贈天婦羅鐵利文武差事蝸量勿拜無間是非鄉淚閑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