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柄的意思、王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柄的解釋

亦作“ 王枋 ”。帝王的權柄。《後漢書·皇後紀論》:“ 建光 之後,王柄有歸。” 李賢 注:“ 太後 建光 之中崩,歸政 安帝 。” 宋 王珪 《金吾衛上将軍除邊鎮節度使制》:“王柄之馭羣臣,實先乎詔爵。” 清 龔自珍 《古史鈎沉論二》:“不使王枋弛,不使諸侯驕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柄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内涵的古代政治術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本義 從構詞法看,"王"指君主,"柄"本指器物把手,《說文解字》釋"柄"為"柯也",後引申為權柄。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周禮》"以八柄诏王馭群臣",特指君主掌控臣屬的八種權柄。

二、政治引申義

  1. 國家統治權:《漢書·五行志》載"王柄外移"指君主失去對國家權力的掌控,此用法常見于史籍記載政權更疊時;
  2. 禮制象征物:據《禮記·明堂位》記載,古代天子執玉圭為"王柄",是祭祀禮儀中的重要禮器;
  3. 典籍代稱: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将《春秋》稱為"天子之權柄",體現儒家對經世典籍的價值認知。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特别标注其為曆史詞彙,強調其作為君主專制制度下的特殊政治概念,在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成語典故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

“王柄”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王柄”是由“王”(指帝王或統治者)和“柄”(本義為器物的把柄,引申為權力)組成的複合詞,字面含義為“帝王的權柄”,特指國家最高統治權。例如《後漢書》中“王柄有歸”即指政權歸屬。

二、曆史文獻用例

  1. 《後漢書·皇後紀論》記載“建光之後,王柄有歸”,李賢注解釋為太後歸政于漢安帝;
  2. 宋代王珪的诏書中提到“王柄之馭羣臣”,強調帝王通過權力統禦臣子;
  3. 清代龔自珍在《古史鈎沉論》中提及“不使王枋弛”,用“王枋”代指帝王權柄。

三、語義擴展 該詞在語境中可引申為:

四、字形演變 “柄”字從木、丙聲,甲骨文象形為手握器物之形,本義為器物的把持部分,後抽象化為權力掌控的隱喻。這一演變在《說文解字》和《儀禮》注疏中均有體現。

注:需注意“王枋”為異體寫法,二者含義完全相同,屬于古籍中的用字變體。

别人正在浏覽...

菴藹奧斯曼帝國拜奠白骨再肉巴望避暴不處不将慘棘螬蛴從妹大兒覆是為非敷聞梗議歸反詭蹇和鳴鶴膝枝黃幹幹回德火甲交甫加損積決金剛揭帝據鞍讀書鈞禮口内口弦廊房兩頭白面罹患淩風舸劉向立項沒幹凈排遍蓬瀛侶勤重奇邃期望值趨阙桡歌壖田喪聲嚎氣山芋少友釋懷實益市垣殊禅書疏絲絮偉量悟境無圹無平不頗罅漏險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