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螬蛴的意思、螬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螬蛴的解釋

(1).蛴螬。《莊子·至樂》“烏足之根為蠐螬” 唐 陸德明 釋文:“蠐,音齊;螬,音曹。 司馬 本作螬蠐。”

(2).此蟲白色,圓柱狀。古代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女子頸部的 * 。《藝文類聚》卷三五引 漢 蔡邕 《青衣賦》:“玄髮光潤,領如螬蠐。脩長冉冉,碩人其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螬蛴(cáo qí)是漢語中對天牛幼蟲的統稱,特指一種體形圓長、呈乳白色的蛀木昆蟲。該詞最早見于《詩經·衛風·碩人》中“領如蝤蛴”的比喻,後世文獻多沿用其形态特征進行描述。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螬蛴屬鞘翅目昆蟲幼蟲,常寄生于樹木枝幹内,以啃食木質為生,其體态特征為“頭小身肥,色白而微黃”。

從生物學分類看,螬蛴在現代昆蟲學中對應天牛科(Cerambycidae)幼蟲。《爾雅·釋蟲》記載:“蠍,桑蠹;螬蛴,木蠹。”郭璞注:“在木中食木心者,通謂之螬蛴。”這說明古代已觀察到該類昆蟲的寄生習性。現代研究表明,其蛀食行為可導緻樹木結構破壞,是林業重要害蟲。

在文學意象層面,螬蛴因體态潔白圓潤,自《詩經》起即被用作比喻女性脖頸優美的經典意象。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今人謂頸白者曰蝤蛴,即《詩》之遺言也。”這一文化象征已融入傳統審美體系,成為漢語特有的美學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螬蛴”一詞可能是“蛴螬”的誤寫。根據昆蟲學知識,“蛴螬”是金龜子(鞘翅目金龜甲科昆蟲)的幼蟲階段,具有以下特征:

  1. 形态特征

    • 體形粗壯彎曲呈C形,體表多皺褶
    • 體色乳白或黃白色,頭部紅褐色
    • 具3對發達的胸足,腹部末端膨大
  2. 生态習性

    • 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根系、腐殖質為食
    • 常見于農田、果園、林地等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環境
    • 生命周期約1-3年,經曆卵→幼蟲→蛹→成蟲的完全變态發育
  3. 文化意象

    • 《詩經·衛風·碩人》用“領如蝤蛴”比喻女子脖頸白皙修長(注:蝤蛴實為天牛幼蟲,古代常與蛴螬混稱)
    • 中醫古籍記載其可入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
  4. 實際影響

    • 農業主要地下害蟲,危害玉米、花生等作物
    • 某些種類(如鰓金龜幼蟲)可用于分解有機廢棄物

建議确認是否為“蛴螬”或“蝤蛴”的筆誤。如需更專業的分類學信息,可查閱《中國動物志·昆蟲綱》或咨詢農業昆蟲學專家。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一鐘薄伎北溪扁巾邊罅參輿槽口齒籍竄匿存愛躭阻疊日第一骨棟材兜售多米諾理論風變封樹馮文炳負持赴約告俘給對國副郭郎海寇回蕩胡椒酒簡傲匠氣見義勇為雞毛店嘅息肯堂肯構濫吹連天匝地漏逗沒牙箝面軟麋首甯王讴功頌德骈組饒道榮忝軟資源石鼈首施撕剝私牙子送酒松毛蟲素端隨聲吠影套繩童婚退佃讬宿晚晡五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