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河邊的田地。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疏導二十裡,以殺水悍,還壖田七百頃於 河 南,自是 滑 人無患。”
“壖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宋代宋敏求在《春明退朝錄》中記載:“疏導二十裡,以殺水悍,還壖田七百頃於河南,自是滑人無患。”
這段文字描述了通過治理河道,将七百頃壖田歸還給河南地區,緩解了當地水患問題,說明壖田在古代農業生産和水利管理中的重要性。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地域的方言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壖田,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róu tiá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疏浚水田,将堆積的淤泥填平”。壖田一詞通常用來描述農業耕作相關的活動。
壖田的部首為土,屬于象形字。它的總筆畫數為8筆。
壖田源自古代漢字,是由土和閏兩個字組合而成。閏表示“積滞的土”,而土則表示土地、田地。在繁體字中,壖田的寫法為壚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壖田的寫法較為簡化。壖字的寫法中,土字的下方是三點省略號,表示填平或覆蓋的意思,而田字在壖字的右上方。
1. 農民們正在用鐵鍬壖田,為即将到來的種植季節做準備。
2. 為了改善土質,農民們定期進行壖田活動。
組詞:壖泥、壖石、壖土
近義詞:填土、平整、平田
反義詞:開墾、翻土、耕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