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奧斯曼帝國的意思、奧斯曼帝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奧斯曼帝國的解釋

奧斯曼*********人建立的伊6*6*蘭教軍事封建國家。13世紀末興起于小亞細亞西北部。後迅速擴張,1453年滅東羅馬帝國;至16世紀時已占有小亞細亞、西亞、北非和歐洲東南部廣大地區,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首都在伊斯坦布爾。統治者稱蘇丹,16世紀初又兼哈裡發。17世紀後開始衰落,19世紀成為歐洲列強争奪的對象。第一次************中參加同盟國一方,作戰失敗。1922年在資産階級民族民主革命中被推翻。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奧斯曼帝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奧斯曼帝國是13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突厥人建立的伊斯蘭教軍事封建帝國,其曆史進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定義與起源

奧斯曼帝國由奧斯曼一世于1299年在小亞細亞西北部創立,最初為突厥部落聯盟。其名稱源于創始人奧斯曼一世,土耳其語稱為“Osmanlı İmparatorluğu”,意為“奧斯曼的崇高國家”。

二、擴張與鼎盛

  1. 關鍵戰役
    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滅亡拜占庭帝國,标志着歐洲中世紀的終結。
  2. 領土範圍
    16世紀蘇萊曼大帝時期達到極盛,疆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面積約550萬平方公裡,控制紅海、黑海及地中海貿易路線。
  3. 軍事制度
    實行“德夫希爾梅制”,從基督教家庭選拔男孩訓練為耶尼切裡(精銳禁衛軍),成為帝國擴張的核心力量。

三、衰落與解體

  1. 内外困境
    17世紀後因科技停滞、官僚腐敗及歐洲列強崛起逐漸衰落,被稱為“西亞病夫”。
  2. 重大戰争
    經曆10次俄土戰争,喪失巴爾幹等領土;一戰中加入同盟國戰敗,被迫籤訂《色佛爾條約》。
  3. 最終解體
    1922年凱末爾領導革命推翻蘇丹制,1923年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帝國正式終結。

四、文化與遺産

融合伊斯蘭教法與羅馬行政體系,建築上以藍色清真寺等為代表,文學、書法和細密畫成就突出。其法律和稅收制度對中東、北非地區影響深遠。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事件時間線,可參考、7、8的詳細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是指15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一個伊斯蘭帝國,也是歐洲以及中東地區曆史上最重要的帝國之一。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拆分部首:大寸/大寸/女士

筆畫數:20畫

來源:奧斯曼帝國的名稱來源于其創立者奧斯曼一世(Osman I),他是*********部落的統治者。奧斯曼帝國逐漸擴張并統一了亞洲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

繁體:奧斯曼帝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暫無資料

例句:奧斯曼帝國在16世紀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之一。

組詞:帝國,亞洲,歐洲,曆史

近義詞:*********帝國,奧斯曼*********帝國

反義詞:奧斯曼帝國的反義詞為“不是奧斯曼帝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