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褒貶;增減。《穀梁傳·僖公十九年》:“ 梁 亡, 鄭 棄其師,我無加損焉,正名而已矣。”《宋史·王安石傳》:“權者與物相為重輕,雖千金之物,所加損不過銖兩而移焉。” 清 唐甄 《潛書·充原》:“文嗟嘆之言以為歌詠,協之以六律,播之以五音,宣其固有也。 後夔 雖聰, 工倕 雖巧,豈能有所加損哉!”
(2).愈加減少。《莊子·秋水》:“ 禹 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 湯 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
“加損”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褒貶;增減
指對事物進行評價或調整,包含增加或減少的意味。例如:
愈加減少
表示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或削弱。例如:
作為成語時,“加損”引申為“增添損失,使事情更加糟糕”。例如:
“加損”既可指具體的行為(增減、減少),也可作為成語表達負面後果。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常見于古典文獻和現代特定場景。
《加損》是一個成語,意指增加傷害或損失。它用來形容在某種情況下,某種行為或因素導緻了更嚴重的傷害或更大的損失。
《加損》的拆分部首是“加”和“損”。其中,“加”字的部首是“力”,“損”字的部首是“手”。《加損》一共有11個筆畫。
《加損》一詞源自《史記·李斯列傳》中的一句話:“制诏曰‘始吾聞齊臣加害吾損’”,意思是“我聽說齊國的臣子加害了我,使我受損害。”後來,這個詞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于形容被加害而受到更大損害的情況。
在繁體中,《加損》的寫法和簡體一樣。
在古代漢字中,《加損》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唐代的寫法和現在的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變化。
他本來隻是個小傷口,但經過處理後卻加損了傷勢。
他的投資決策錯誤導緻了巨大的損失,實際上加損了他的財富。
組詞:加害、損害、加劇
近義詞:加重、加大
反義詞:減損、減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