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霸的意思、王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霸的解釋

[rule by justice and rule by force] 王:春秋時周天子為各諸侯國之共主,稱王。霸:諸侯國中的盟主,稱“霸”。比喻用正義和權力來統治

詳細解釋

(1).王業與霸業。語本《孟子·滕文公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荀子·王制》:“王霸安存,危殆滅亡。”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2).指能成就王霸之業的人。《三國志·魏志·陳矯傳》:“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 劉玄德 。” 宋 王谠 《唐語林·品藻》:“二賢當為王霸佐命。”

(3).王道與霸道。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忽語吾:‘道一爾,奚皇帝王霸之雲!’” 清 姚鼐 《漫詠》之一:“王霸雜用之, 叔孫 為聖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霸”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王道”與“霸道”兩種治國理念的辯證關系。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層次解析:

  1. 詞源本義

    “王”本指以仁德服衆的君主統治(《說文解字》釋“天下所歸往也”),“霸”原為“伯”的假借字,指以武力威懾的諸侯盟主(《漢語大詞典》)。二者組合後形成對立統一的治理範式,最早見于《孟子·公孫丑上》:“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2. 哲學内涵

  1. 曆史演變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王霸之辨”,将二者納入“天人感應”體系;宋代程颢《論王霸劄子》進一步區分“得天理之正為王者,用人力之私為霸者”,賦予其理學色彩。

  2. 文化影響

    該詞衍生出成語“王霸雜用”(《漢書·元帝紀》),指政治實踐中仁義與權術并施的策略,成為古代帝王術的重要思想資源。當代語境中常借喻剛柔并濟的管理智慧。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詞典》2003年版;中華書局《孟子譯注》2010年修訂版;上海古籍出版社《荀子集解》2012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王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涉及曆史、政治哲學及人物評價等方面。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王業與霸業
    指古代君主通過不同方式建立的統治功業。

    • 王業:以德行仁政實現統一(王道),如周天子的統治。
    • 霸業:以武力或權謀成為諸侯盟主(霸道),如春秋五霸。
      語出《孟子·滕文公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
  2. 能成就王霸之業的人
    指具備雄才大略的統治者或将領,如《三國志》中評價陳矯“有王霸之略”。


二、王道與霸道的哲學内涵


三、現代引申義


四、相關人物區分

需注意“王霸”也是東漢開國名将的姓名(字元伯),位列“雲台二十八将”之一,曾輔佐光武帝劉秀平定天下。但此為人名,與上述詞義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人物王霸的事迹,可參考《後漢書》或雲台二十八将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阿縱慘緑少年長往稱達蛏幹愁雲慘淡出家驔骖釘緊芳苾梵響風向標負敗蓋不由己概衆崗哨羹飯光明洞徹過刀寒葉河清河宿花花搭搭花街柳陌環向互讦奬狀撿局菅蘧交瘁機牢舊史老确樂極則憂連片鹿魚眇漫莫知所為侬徭披毛前身樵車趫敏清現親冒矢石阙車榮區三旌三苗三衣上烝下報省轄市神藉市棍實牣蒴果天竅維鬥響器饷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