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庇護縱容。《漢書·夏侯勝傳》:“於是丞相 義 、禦史大夫 廣明 劾奏 勝 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 黃霸 阿縱 勝 ,不舉劾,俱下獄。” 唐 韓愈 《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 孔公 ﹞改給事中,言京兆尹阿縱罪人,詔奪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史·宦官傳二·張鲸》:“給事中 張應登 再疏論之,禦史 馬象乾 并劾大學士 申時行 阿縱。”
阿縱是古漢語複合動詞,其含義可從構詞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阿縱由“阿”(偏袒)與“縱”(放任)組合而成,表示對錯誤行為不加約束,反而包庇縱容。該詞多用于描述上位者對下屬過失的姑息态度,含明顯貶義。例如:
特指權勢者包庇親信或下屬的惡行。如《宋書·蔡廓傳》斥責官員“阿縱子弟,侵漁百姓”。
引申為對任何不當行為的無原則寬容,如父母溺愛子女緻其品行失範,可稱“阿縱溺愛”。
古籍用例補充: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紀》評述:“阿縱豺狼,殘虐百姓”,以“豺狼”喻指被包庇的暴虐之徒,凸顯該詞對社會危害性的批判色彩。
“阿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拼音:ā zòng(部分資料标注為ē zòng,但主流讀音為ā zòng)
核心含義:指庇護縱容,多用于描述對錯誤或不當行為的放任态度。
曆史文獻
現代語境
多用于批評對他人過失的姑息,如:“上級若阿縱下屬違規,将破壞團隊紀律。”
部分資料(如)将“阿縱”解釋為“勇往直前”,實為混淆。該詞本義含貶義,強調對錯誤的無原則包容,而非積極含義的果敢。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拜揖白越傍蔭豹采豹革背陰兒砭石禀詞叉鋤辭呈打樁船瞪目哆口薡蕫獨學寡聞防潮幹運廣利鬼門關海豹浩麗好聞薨殂紅日三竿後母弧度濺污戒難計窮勢蹙九華山浪狗冷盤淩厲龍尾岩買賤賣貴買空倉農貿市場怒言皮包骨頭奇南妻賢夫禍少屈急趨時奉勢閏朝沙風石磎筮驗收攤子刷問署理嗣臨汰除鐵绠頽志玩辭烏裘吳中四士謝靈運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