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天草木的枯葉。 南朝 宋 鮑照 《過銅山掘黃精》詩:“蹀蹀寒葉離,灇灇秋水積。”《魏書·彭城王勰傳》:“比纏患經歲,危如寒葉。” 唐 李百藥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詩:“喬木下寒葉,亭林落曉霜。”
“寒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分析如下:
“寒葉”指寒天草木的枯葉,常用來描寫秋冬季節的蕭瑟景象,帶有孤寂、衰敗的意象。例如:
“寒葉”的核心含義圍繞枯葉的蕭瑟意象展開,既用于寫景,也承載情感隱喻。其文學表現多見于古典詩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仍可通過例句體會其意境。
《寒葉》是指寒冷的季節中落葉的現象。在秋季末至冬季初,樹木的葉子因溫度的下降而逐漸枯黃、脫落,形成一種凄涼、寒冷的景象。
《寒葉》的拆分部首是「冫」和「艹」,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2畫和6畫。
《寒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寒」指的是寒冷,「葉」指的是樹木的葉子。這個詞彙由文字形狀和含義組合而成。
《寒葉》的繁體字為「寒葉」。
在古代,「寒葉」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寫風格,寫法可能會有些許變化。雖然具體的古代寫法不是很清楚,但基本的字形結構應該與現代寫法相似。
1. 秋天來臨,樹上的寒葉逐漸變黃。
2. 風吹過,寒葉紛紛飄落在大地上。
1. 寒葉凋零
2. 寒葉凄涼
3. 寒葉飄零
1. 枯葉
2. 落葉
3. 脫落的葉子
1. 綠葉
2. 鮮綠的葉子
3. 長在樹上的葉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