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健敏捷。 唐 陸贽 《奏論緣邊守備事宜狀》:“器非犀利,甲不堅完;識迷韜鈐,藝乏趫敏。”《新唐書·王難得傳》:“ 吐蕃 贊普子 郎支都 者,恃趫敏,乘名馬,寳鈿鞍,略陣挑戰,甚閑暇,無敢校者。”
“趫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該詞多見于古代軍事或曆史文獻,用于描述武将、戰士的身體素質或作戰能力,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表達,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部分典籍(如、3)提到“趫”可單獨表示“強壯”,但組合成“趫敏”時更側重綜合性的勇猛與敏捷,而非單一特質。
如需查看更多用例或深入分析,可參考《新唐書》《陸贽文集》等古籍原文。
趫敏(qiáo mǐn)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行動迅速敏捷,反應靈敏。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體能、反應能力或者動作的靈活度。
趫字由足部首和橋字旁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趫字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但并不是一個常用字。這個字的意思主要由“足”表示行動和“橋”表示快速、靈活的含義組合而成。
趫的繁體字為趬。
在古代漢字中,趫字的寫法稍有不同,通常為“趫”字的上半部分采用“行”字的形狀,下半部分是“木”字。不過現代漢字中一般隻使用完整的“趫”字。
1. 他的身手趫敏,幾乎沒有人能追得上他。
2. 這個武術表演者動作趫敏,技藝高超。
1. 趫步:形容行走迅速敏捷。
2. 趫捷:形容行動迅速,反應靈敏。
迅速、靈活、敏捷
遲緩、笨拙、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