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頓的意思、頑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頓的解釋

猶頑鈍。圓滑無骨氣。頓,通“ 鈍 ”。《漢書·陳平傳》:“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頓耆利無恥者亦多歸 漢 。” 顔師古 注:“頓讀曰鈍。”《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一個男子,到這等沒志氣的田地,真也是頑頓無恥!” 章炳麟 《箴新黨論》:“若夫呵殿出門,登壇自詡,以其爵命誇燿諸生,而祝其取青紫如拾芥者,則新黨雖頑頓無恥,猶必噤口不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頓”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構詞和古漢語語料角度分析:

  1. 本義解析

    “頑”在《說文解字》中釋為“㮯頭也”,引申為愚笨、固執,《廣韻》注“頑”為“愚也”;“頓”則有遲鈍、困頓之意,如《漢書·翟方進傳》載“頓遲尤甚”。組合後,“頑頓”可理解為“愚鈍而不通達”,多用于形容人思想或行為上的固滞。

  2. 文獻用例

    該詞偶見于明清文獻,如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卷三:“其人頑頓,不可教以聖賢之道”,此處強調資質愚魯、難以教化。

  3. 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權威辭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頑頓”,在正式書寫中推薦使用“頑鈍”替代。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電子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9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頑頓”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án dùn,其核心含義指人圓滑無骨氣、缺乏氣節,常帶有貶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解析
    由“頑”和“頓”組合而成:

    • 頑:本義為愚蠢、固執,如“冥頑不靈”;也指圓滑難教化,如“頑梗”。
    • 頓:此處通“鈍”,意為遲鈍、不敏銳,引申為缺乏骨氣或原則。
    • 整體:形容人既頑固愚鈍,又圓滑趨利,喪失氣節。
  2. 近義詞
    頑鈍、無恥、圓滑。


文獻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

    • 《漢書·陳平傳》提到:“士之頑頓耆利無恥者亦多歸漢”,指趨利無原則之人投靠劉邦。
    • 《醒世姻緣傳》批評男子“頑頓無恥”,強調喪失志氣。
  2. 近代用例
    章炳麟在《箴新黨論》中抨擊某些人“頑頓無恥”,諷刺其虛僞自誇。


綜合說明

該詞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強調道德缺失與人格缺陷。需注意,“頓”為通假字,實際含義與“鈍”相通,體現反應遲鈍與品格軟弱雙重含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不溯既往朝經暮史吃十方刀鋋墊褥澱塞端慎放缺繁榮肺循環縫綴否敗撫甯狗窦大開管教含眸橫行霸道紅裙鴻樹黃鐘瓦缶貨遺嬌奢甲子接嘴近耗玖鏡舉案齊眉娵隅開斥趷梯趷鹍鵬理烈六大蒙鸠裊繞儗象炮筒子評究千秋歲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橋直蚑離秋音啟問起竈桑孔三盈三虛身丁米神貴十角詩商水局甜浄庭參頽宕碗盞吳下阿蒙銜感先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