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研究。《魏書·禮志一》:“自 晉 已來,逮于聖世,以為論者雖多,皆有所闕,莫能評究。” 清 姚廷遴 《曆年記》上:“夜則與先生評究古今,惟恐憂心囊竭而不為語也,更恐惹氣,長幼惟是承歡。” 郭沫若 《文藝論集·雅言與自力》:“在一種著作,或者一個人的主要作品,尚未全部介紹于讀者之前,便先把該作者的思想加以評究,這在授受兩方,不僅是勞而無功,而且會發生意外的障礙。”
“評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íng jiū,其核心含義為評論研究,指對事物或觀點進行深入探讨和評判。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代文獻:
現代應用:
郭沫若在《文藝論集·雅言與自力》中批評“未全面介紹作品便評究其思想”的做法,認為這可能導緻理解偏差。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中的釋義及例句。
《評究》是一個具有深厚意義的詞彙,它可以指出評價和研究的過程和行為。在漢語中,「評」字是指對某種事物進行評價,「究」字則表示深入探究和研究。
「評」字是由「言」作為上部和「幾」作為下部組成的,「言」是表示言語的意思,「幾」則像一個人坐在凳子上觀察和研究的樣子。而「究」字則是由「穴」作為上部和「九」作為下部組成的,「穴」表示深入探究的意思,「九」則象征着長久和多次的意義。
「評究」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大雅·文王有聲》中,其中有一句詩寫道:「究天人之際」,表示要深入研究關于天地和人類之間的聯繫。隨着時間的推移,「評究」逐漸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重要詞彙。
在繁體字中,「評究」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評究」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究」字的古代寫法是「究」加上三個附點,表示更加強調探究和研究的意義。
1. 他對這本書進行了深入的評究,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2. 這篇文章經過評究後,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
3. 我們需要進行全面的評究來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
評價、評定、評估、評比
研究、探究、分析、考察
膚淺、輕浮、主觀、武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