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三國 吳 之名将 呂蒙 ,後亦以譏缺少學識、文才者。《三國志·吳志·呂蒙傳》“結友而别”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初, 權 謂 蒙 及 蔣欽 曰:‘卿今并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蒙 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 魯肅 上代 周瑜 ,過 蒙 言議,常欲受屈。 肅 拊 蒙 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 吳下阿蒙 。’”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賓白》:“自今觀之,皆 吳下 阿蒙 手筆也。” 清 沉起鳳 《諧铎·隔牖談詩》:“汝 吳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過我雷門。”亦省作“ 吳蒙 ”。 清 黃景仁 《送溫舍人汝適歸廣州》詩:“君去 江 南隻半程,卻過 吳蒙 舊鄉井。”
“吳下阿蒙”是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此成語既可用于批評他人學識淺薄,也可通過否定形式表達對進步的肯定,具有雙重語境價值。
吳下阿蒙是一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愚昧無知或者不懂事。
吳下阿蒙的拆分部首為口、一、艸,總計3個部首。它的筆畫數是13畫。
來源方面,吳下阿蒙最早見于《三國演義》。曹操攻打吳國時,劉備派遣人去勸說孫權,但是孫權派出的使者無知無識,什麼話也不懂,劉備就拿吳下阿蒙這個詞來形容他們。
在繁體字中,吳下阿蒙的寫法是吳下阿蒙。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變化,吳下阿蒙的古漢字寫法為吳下阿濛。
例句:
1. 他真是吳下阿蒙,一點常識都沒有。
2. 這個人太吳下阿蒙了,什麼都不懂。
組詞:吳下阿蒙故事、吳下阿蒙形貌、吳下阿蒙行為。
近義詞:無知愚昧、愚蠢無識。
反義詞:聰明智慧、博學多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