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顽钝。圆滑无骨气。顿,通“ 钝 ”。《汉书·陈平传》:“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顿耆利无耻者亦多归 汉 。” 颜师古 注:“顿读曰钝。”《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一个男子,到这等没志气的田地,真也是顽顿无耻!” 章炳麟 《箴新党论》:“若夫呵殿出门,登坛自詡,以其爵命夸燿诸生,而祝其取青紫如拾芥者,则新党虽顽顿无耻,犹必噤口不言。”
“顽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án dùn,其核心含义指人圆滑无骨气、缺乏气节,常带有贬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由“顽”和“顿”组合而成:
近义词
顽钝、无耻、圆滑。
古代典籍
近代用例
章炳麟在《箴新党论》中抨击某些人“顽顿无耻”,讽刺其虚伪自夸。
该词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强调道德缺失与人格缺陷。需注意,“顿”为通假字,实际含义与“钝”相通,体现反应迟钝与品格软弱双重含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解析。
顽顿(wán dùn)是一个形容词,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固执、迟钝、不易推动的状态。
顽顿的部首是页(yè),总笔画数为11画。
顽顿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献中。《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等古代字典都有记载这个词。
顽顿的繁体字为頑頓。
在古代,顽顿的汉字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有时会将顽写作顽(wán)或願(yuàn),而顿则写作頓(dùn)。
以下是几个例句:
他思维顽顿,很难接受新的观念。
这个机器顽顿不灵,经常出故障。
他的态度很顽顿,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顽强、顽固、顽皮、顽拗、固顽、倔顽是与顽顿相关的一些词语。
固执、顽固、执拗是与顽顿意思相近的词汇。
灵活、敏捷、顺利是与顽顿相反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