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章。商,通“ 章 ”。《荀子·王制》:“脩憲命,審詩商,禁淫聲,以時順脩,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大師之事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三》 引之 曰:“商讀為章,章與商古字通。”
(2).像商人一樣的詩人。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三》:“ 蘇惹 亦詩人,以其言能得當時人羣普遍之誠故,獲月桂冠,攻 裴倫 甚力。 裴倫 亦以惡聲報之,謂之詩商。”
“詩商”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以下是綜合高權威性資料的詳細分析:
以詩詞為生的文人或商人
指通過創作或交易詩詞謀生的人,既可能是兼具文學與商業才能的文人,也可能是從事詩詞相關行業的商人。這一解釋強調“詩”與“商”的結合,體現職業與興趣的融合。
“商”通假“章”,指詩章
根據《荀子·王制》記載,“商”通“章”,即詩篇或文章。例如:“審詩商”意為審查詩章内容。此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屬于通假字現象。
具有商人特質的詩人
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中,用“詩商”諷刺詩人裴倫(拜倫),暗指其作品帶有功利性,如同商人般追求利益。此處“商”強調商業化的負面色彩。
多才多藝的象征
部分語境中,“詩商”也用于形容文人或商人兼具文學才華與經營能力,體現多元化的才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荀子》原文或魯迅相關評論文本。
《詩商》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商家或商戶之間以詩詞形式進行的交流和往來。
《詩商》的部首是讠(讠為獨立部首),總筆畫數為12。
《詩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商家之間常常通過寫詩互贈商品或寄托情感。其繁體字是「詩商」。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詩商》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根據一些古籍記載,可以推測最初的寫法為「詩貮」。
1. 昔日詩商交,情誼鴻運長。
2. 詩逢商佳客,相聚幾多歡。
- 詩人:指以寫詩為職業或愛好的人,善于用詩歌表達情感。
- 商賈:指商業領域中的商人和企業家。
- 詩情畫意:形容文學作品或景色美好而富有詩意。
- 詩文:泛指詩歌和文學作品。
- 貿易:指商品的買賣和交換。
- 平淡:指無特色、無趣味、無波瀾的狀态。
- 靜默:指無言無聲,沒有交流和往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