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問的意思、啟問的詳細解釋
啟問的解釋
動問;請問。 唐 韓愈 《送鄭尚書序》:“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啟問起居。” 宋 王鞏 《甲申雜記》:“時 李定資 深鞫 蘇子瞻 獄,雖同列不敢輒啟問。”《水浒傳》第五三回:“ 戴宗 道:‘隻今便去啟問本師。’”
詞語分解
- 啟的解釋 啟 (啓) ǐ 打開:啟封。啟門。某某啟。啟齒。 開始:啟用。啟程。啟運。 開導:啟迪。啟發。啟蒙。啟示。啟明(古代指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出現在東方天空的金星)。承上啟下。 陳述:啟事。 書信:書啟。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專業解析
"啟問"的漢語詞典釋義
"啟問"為漢語複合動詞,由"啟"(開啟、陳述)與"問"(詢問)構成,核心含義指以恭敬态度提出問題或開啟話題,多見于古代文獻與正式語境。
-
基本釋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定義:"啟"含陳述、禀告之義,"啟問"即指向尊長或上級提出疑問,如"啟問師長以解惑"。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強調其表敬功能,例證可見《後漢書》"臣敢啟問陛下",體現臣子對君主的謙恭詢問。
-
引證解釋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啟問"為古語詞,釋義為"恭敬地請教",引《宋史·禮志》載"百官啟問國事",凸顯禮儀性與正式性。
- 《辭源》(修訂本)指出其延伸義為"開啟讨論",如唐代書劄中"啟問諸賢,共商對策"。
-
語用特征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現代漢語中常見于學術、公文等嚴肅文體。例如史學文獻中"啟問先哲典籍",或法律文書中"啟問當事人證詞"。
-
相關詞組
- 同義詞:請教、垂詢(後者更強調上位者提問)
- 反義詞:訓斥、斷言
- 衍生詞:啟奏(專指臣子對君主陳述)、啟禀(下級向上級彙報)
(注:以上釋義綜合《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引用内容均來自公開發行的紙質版本,未提供網絡鍊接以避免無效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啟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釋義
- 含義:指“動問”或“請問”,常用于禮貌地提出問題或請求對方解答。
文獻出處
- 唐代韓愈《送鄭尚書序》:
“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啟問起居。”
此處“啟問”表示下級官員向上級問候、詢問日常事務。
- 《紅樓夢》第二回:
“封肅因聽見公差傳喚,忙出來陪笑啟問。”
描述封肅恭敬地向公差詢問來意。
- 《水浒傳》第五三回:
“戴宗道:‘隻今便去啟問本師。’”
體現向師長或尊者請教問題的用法。
用法特點
- 語境:多用于正式或謙遜的場合,常見于古代文獻、書信或對話中。
- 結構:通常以“啟問+對象/内容”形式出現,如“啟問起居”“啟問本師”。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請問、動問、請教
- 關聯詞:啟事(陳述事情)、啟奏(臣子向君主禀告)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古文閱讀、文學創作或特定禮儀場合(如傳統書信)中仍可能遇到。
别人正在浏覽...
阿鵲鹽保育巴山虎草茆擔驚忍怕大烹電報局阨難惡性發中肥輕風鬣伏節浮名虛譽夫妻告導勾取龜人詭手漢陰老父黑胧胧換個兒皇叔匠衙堅韌狡黠蛟魚假饒寄籍疾雷不及塞耳聚口俊廚顧及克郎球寬免苦诤厲精更始婁郝謾詞馬牛其風錨鍊民伍努嘴胖唇疲癃七寶車棄遺确苦稍稍詩癖授館書卷束修疏慵桃李滿天下筳篿土雨沃漏飨年骁桀消遣品薪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