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政的意思、徒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政的解釋

語本《孟子·離婁上》:“徒善不足以為政。”後因以空有好心而無善法之政為“徒政”。 嚴複 《原強》:“且往往當其補救之時,本弊未去而他弊叢然以生,偏於此者雖袪,而偏於彼者闖然更見。甚矣,徒政之不足與為治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徒政"為漢語中的曆史政治術語,其核心含義指缺乏實際治理效能的空泛政令,語出《後漢書·崔寔傳》。《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虛設而無實效的政令",強調政策形式化與執行脫節的矛盾現象。

從構詞法分析:"徒"取《說文解字》中"步行也"的原始義,引申為"空、無實效",《廣雅·釋诂》注"徒,空也";"政"據《周禮·天官》"政者正也",特指國家治理規範。二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揭示出古代政治運作中名實分離的特殊形态。

該概念常見于漢唐谏議文獻,如《貞觀政要》記載魏徵谏言"徒政害民,甚于猛虎",用以批判脫離民生的政策空轉現象。宋代《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更明确指出:"徒政者,具文立法而不務其實者也",強調制度設計與實踐成效的割裂。

當代學者通過《中國政治制度史綱》(中華書局)等著作,将"徒政"現象延伸解讀為官僚體系的形式主義痼疾。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研究》課題組将其納入"政策執行偏差"研究範疇,建立古今治理的學術對話框架。

網絡擴展解釋

“徒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出處
    該詞源自《孟子·離婁上》中的“徒善不足以為政”,意指僅有善心而無配套的法規制度,無法有效治理國家。這裡的“徒”指“僅、隻”,“政”則指治理或政策。

  2. 基本含義
    “徒政”特指空有仁德之心卻缺乏完善法律或措施的治理方式。例如,嚴複在《原強》中批評此類政策會導緻“本弊未去而他弊叢生”,強調僅靠善意難以實現有效管理。

  3. 引申與評價
    該詞多用于批判僅依賴道德教化而忽視制度建設的治理模式。曆史上,許多思想家以此警示統治者需“德法并重”,避免流于表面。

“徒政”強調治理中制度與善心的不可或缺性,其核心思想至今仍對政治哲學和公共管理領域具有借鑒意義。若需更深入探讨,可參考《孟子》原文及嚴複相關論述。

别人正在浏覽...

避讐冰梨僰道茶亭瘄子大節段脩堕倪房廊瓬人伐叛符經跟包蛤蟹古厝閨窗悍民喝罵和贽鴻麗洪溶槐蕊華箋黃蕪花饧唬駭谫才枷杻賤窮妓師句格霖亂羅刹女馬面牛頭蟊賊面環破甑契船求劍騎縫印氣厥罄乏虬柯雀離深谿首善疏凝蘇子讨閑天害挑字眼提育同塵同樂會托詞五方無故下唇翔趨纖末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