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directions (south,north,east,west and centre)] 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
五方土音。——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東、南、西、北和中央。亦泛指各方。《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 孔穎達 疏:“五方之民者,謂中國與四夷也。” 唐 顔真卿 《贈司空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李公神道碑》:“陸海殷湊,五方浩劇。”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之一:“百貨均輸成劇邑,五方風氣異中原。”
“五方”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方位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在傳統語境中既可表示具體方向(如《柳敬亭傳》載“五方土音”),也泛指不同地域或人群(如《禮記》載“五方之民,言語不通”)。
五行對應
與木火土金水形成系統關聯:
中醫應用
五髒對應五方:肝主東、心主南、脾主中、肺主西、腎主北。中醫通過此系統解釋人體與自然的關系,如“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可通過等來源查看更多用例。該概念至今仍在風水、中醫等領域廣泛應用。
五方是指東、南、西、北和中五個方向的總稱。它表示的是空間上的方向性,也可以用來指代不同的地域或區域。
五方的拆分部首是一,筆畫數為四。
五方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常用,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發展而來。在繁體字中,五方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五方的寫法與現代相同,即由“五”和“方”兩個部分組成。
1. 他們要一同前往五方旅行,探索不同的文化。
2. 五方布局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設計原則之一。
3. 在禅宗中,五方代表着五種智慧和五種佛法。
萬方、四方、方位、方向、方寸、方略
八方、四面、四角
中央、中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