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牛頭馬面。《西湖二集·文昌司憐才慢注祿籍》:“沒慈心的馬面牛頭,兩股叉,兩條鞭,惡惡狠狠,照例或殺或剉或舂或磨。” 葉紫 《鄉尋》:“兩邊站立的,活像是一群馬面牛頭。”
“馬面牛頭”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兇惡之人或陰森可怖的形象,其含義與“牛頭馬面”相近。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比喻外貌猙獰、心性兇惡的人,常帶有貶義色彩。例如葉紫在《鄉尋》中描述“兩邊站立的,活像是一群馬面牛頭”。
近義詞與結構
與“牛頭馬面”“妖魔鬼怪”等詞同義,屬于聯合式成語,結構上強調兩種不同形象的組合。
宗教與神話背景
這一形象源自佛教地獄觀念,馬面(馬頭羅刹)和牛頭(阿傍)是陰間鬼卒,負責緝拿亡魂、執行刑罰。例如佛教典籍提到牛頭“力壯排山,持鋼鐵钗”,馬面則是“馬頭人身的惡鬼”。
文學中的運用
成語最早見于明代《西湖二集》,描述地獄場景時寫道:“沒慈心的馬面牛頭,兩股叉,兩條鞭,惡惡狠狠”。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或宗教形象細節,可參考《西湖二集》及佛教相關典籍。
馬面牛頭是一個成語,它指的是形容一個人非常兇惡可怕,像馬的臉和牛的頭一樣丑陋恐怖。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壞人或邪惡勢力的外貌。
馬面牛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中。根據傳說,馬面牛頭是陰間的神靈,擔任着天地間陰陽之間的使者。由于其丑惡的外貌和可怕的形象,人們将其用作形容邪惡或兇惡的比喻。
在繁體字中,馬面牛頭的寫法為「馬面牛頭」。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面」字的寫法是「靣」,「頭」字的寫法是「首」。所以,古時候寫作「馬靣牛首」。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那張臉就像馬面牛頭一樣,充滿了邪惡和殘忍。
與馬面牛頭相關的組詞有:
馬面牛頭的近義詞是武松打虎、老虎屁股摸不得(形容惹不起的人或勢力);反義詞是朝霞夕照(形容美麗、柔和的容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