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段脩的意思、段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段脩的解釋

腶脩。經捶搗并加姜桂的幹肉。《禮記·昏義》:“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 陸德明 釋文:“段,本又作腶……脩,脯也。加薑桂曰腶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段脩是漢語典籍中記載的一種古代禮制食品,特指經切割、腌制的條狀幹肉,常用于祭祀或饋贈場合。其詞義可從字形、用途及文獻記載三方面解析:

  1. 字義溯源

    “段”本義為錘擊、鍛打(《說文解字·殳部》釋“段”為椎物),引申為分段、切塊;“脩”原指添加姜桂等調料制成的長條幹肉(《說文解字·肉部》:“脩,脯也”)。二者合稱,指經加工切段的肉脯。

  2. 禮儀功能

    段脩在古代屬“束脩”類祭品,用于祭祀、宴飨或士人相見之禮。據《禮記·曲禮》記載,段脩需“槁之全幹”,即徹底脫水以利保存,體現先秦時期飲食禮制的規範性。

  3. 文獻例證

    《論語·述而》中“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的“束脩”即包含段脩,漢代鄭玄注疏釋為“十脡脯”(十條幹肉),後演變為拜師禮的代稱。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進一步強調其象征尊師重道的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段脩”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詞義

段脩(duàn xiū)指經捶搗并添加姜、桂等香料的幹肉,又稱“腶脩”。其制作方法是将肉捶打後風幹,并加入姜、桂等調料,屬于古代的一種精緻肉脯。

二、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昏義》,記載古代婚禮中,新娘需攜帶“笲(竹器)、棗、栗、段脩”拜見公婆,象征敬意。唐代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注解:“段,本又作腶……脩,脯也。加薑桂曰腶脩。”。

三、相關延伸

  1. 與“脩”的區别:
    “脩”泛指幹肉,而“段脩”特指捶搗并調味的幹肉(如加姜、桂)。
  2. 文化意義:
    在禮儀中,“段脩”不僅是食物,更象征禮節和孝道,常用于祭祀或重要儀式。

四、其他用法

“脩”在古漢語中另有“束脩”一詞,指學生送給老師的酬金(十條幹肉),但此義與“段脩”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或《說文解字注》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二百末拜橋背匙炒米傳粉淳孝帶答不理戴名世诋短隄梁定規東亞風月館孤雌生殖歸怨耗擾槐本懷金垂紫環周呼稱解謿景陽稷食機修柯笛匮喂連車平鬥兩喈糧甖厲壇麗想螺杆埋沒鳗絲潘沐疋半停分品柱峤角七槃驅絷乳魚蛇跌鼈神籁神象審行石蠟詩力使主舜日堯年司馬稱好昙花一現讨巧天師外主挽夫舞雞庠黉鄉基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