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本《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后因以空有好心而无善法之政为“徒政”。 严复 《原强》:“且往往当其补救之时,本弊未去而他弊丛然以生,偏於此者虽袪,而偏於彼者闯然更见。甚矣,徒政之不足与为治也。”
“徒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词源与出处
该词源自《孟子·离娄上》中的“徒善不足以为政”,意指仅有善心而无配套的法规制度,无法有效治理国家。这里的“徒”指“仅、只”,“政”则指治理或政策。
基本含义
“徒政”特指空有仁德之心却缺乏完善法律或措施的治理方式。例如,严复在《原强》中批评此类政策会导致“本弊未去而他弊丛生”,强调仅靠善意难以实现有效管理。
引申与评价
该词多用于批判仅依赖道德教化而忽视制度建设的治理模式。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以此警示统治者需“德法并重”,避免流于表面。
“徒政”强调治理中制度与善心的不可或缺性,其核心思想至今仍对政治哲学和公共管理领域具有借鉴意义。若需更深入探讨,可参考《孟子》原文及严复相关论述。
徒政,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徒"是第一个字,"政"是第二个字。下面给出了有关徒政的详细解释:
拆分部首:徒(彳)政(攵)
拆分笔画:徒(5画)政(9画)
徒政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徒"意指徒步、步行,"政"意为政治、行政。徒政原指步行巡逻的政府官员,引申为指行政机关的管理及政策运行。
在繁体字中,徒政的写法为「徒政」。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徒政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笔画结构保持一致。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徒政的写法为「徒政」。
以下是关于徒政的一些例句:
徒政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词,例如:
徒政的近义词可以是行政、政务、政府等词语,反义词可能包括非政、民间等。
以上是关于徒政的解析及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