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政的意思、徒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政的解释

语本《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后因以空有好心而无善法之政为“徒政”。 严复 《原强》:“且往往当其补救之时,本弊未去而他弊丛然以生,偏於此者虽袪,而偏於彼者闯然更见。甚矣,徒政之不足与为治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徒政"为汉语中的历史政治术语,其核心含义指缺乏实际治理效能的空泛政令,语出《后汉书·崔寔传》。《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虚设而无实效的政令",强调政策形式化与执行脱节的矛盾现象。

从构词法分析:"徒"取《说文解字》中"步行也"的原始义,引申为"空、无实效",《广雅·释诂》注"徒,空也";"政"据《周礼·天官》"政者正也",特指国家治理规范。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揭示出古代政治运作中名实分离的特殊形态。

该概念常见于汉唐谏议文献,如《贞观政要》记载魏徵谏言"徒政害民,甚于猛虎",用以批判脱离民生的政策空转现象。宋代《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更明确指出:"徒政者,具文立法而不务其实者也",强调制度设计与实践成效的割裂。

当代学者通过《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华书局)等著作,将"徒政"现象延伸解读为官僚体系的形式主义痼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课题组将其纳入"政策执行偏差"研究范畴,建立古今治理的学术对话框架。

网络扩展解释

“徒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出处
    该词源自《孟子·离娄上》中的“徒善不足以为政”,意指仅有善心而无配套的法规制度,无法有效治理国家。这里的“徒”指“仅、只”,“政”则指治理或政策。

  2. 基本含义
    “徒政”特指空有仁德之心却缺乏完善法律或措施的治理方式。例如,严复在《原强》中批评此类政策会导致“本弊未去而他弊丛生”,强调仅靠善意难以实现有效管理。

  3. 引申与评价
    该词多用于批判仅依赖道德教化而忽视制度建设的治理模式。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以此警示统治者需“德法并重”,避免流于表面。

“徒政”强调治理中制度与善心的不可或缺性,其核心思想至今仍对政治哲学和公共管理领域具有借鉴意义。若需更深入探讨,可参考《孟子》原文及严复相关论述。

别人正在浏览...

八字胡卑庶本本源源比利时部堂刀门调队子砝码犯言费唾沫枌榆否德丐养高洒跟斗鼓凸何期鸿渐会郎假告蹇咢监宅嘉飨济代寄趣絶甘决履来喻婪取劳悴悢怆辽东白鸖疗穷履舃冥童靡旃皮毱破死拉活请战亲随任能日煖风恬桑根蛇神椽饰吏死寂私卒宿忿索空桃叶歌龆日统子刓弊委箧微视渥泽现代戏详宪相挹奊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