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草。 宋 陳與義 《連雨書事》詩之四:“白菊生新紫,黃蕪失舊青。”
關于“黃蕪”的詳細解釋如下:
“黃蕪”指枯草,由“黃”(枯黃)和“蕪”(雜草)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枯黃的雜草,多用于描述荒蕪或衰敗的自然景象。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詩人陳與義的《連雨書事》詩句:“白菊生新紫,黃蕪失舊青”,通過對比菊花的新生紫色與枯草的褪色青色,烘托出秋雨連綿後的蕭瑟意境。
“黃蕪”屬于古典文學中的意象詞彙,常用于詩詞描繪秋冬季節或荒涼場景,具有畫面感和情感渲染力。例如詩中用“失舊青”暗喻草木失去生機,強化時光流逝、萬物更替的哲理。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或相關詩句分析,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黃蕪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既可以作為名詞,也可以作為形容詞。作為名詞,它指的是農地經過一段時間未耕種而長滿雜草的狀态。作為形容詞,它描述了一片廢棄、荒蕪的景象。
黃蕪的拆分部首是“艸”(草字頭),而它的筆畫數為17畫。
黃蕪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文學家江淹的《黃粱夢》中,形容了一片草木繁茂、人煙稀少、廢棄荒涼的景象。隨着時間的推移,黃蕪逐漸成為形容廢棄、荒蕪的一個普遍用語。
黃蕪
在古代,黃蕪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艸”的部首和“蕪”的字義。
1. 這片農地經過幾年的廢棄,已經長滿了黃蕪。
2. 這座古城如今已經黃蕪一片,沒有了往日的熱鬧。
黃蕪地、黃蕪草、黃蕪景象
廢棄、荒蕪、荒涼
繁榮、熱鬧、興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