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故的意思、無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故的解釋

[without cause or reason] 沒有原因

無故曠課

詳細解釋

(1).沒有原因或理由。《禮記·王制》:“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史記·季布栾布列傳》:“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宋 蘇轼 《東坡志林·七德八戒》:“以 鄧 之微,無故殺大國之君,使 楚 人舉國而仇之,其亡不愈速乎?”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君子之於小人,謹備之而已,無故而觸其鋒,鮮不敗也。”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二章:“風不吹,樹不搖,說你有缺點,也不是平白無故的。”

(2).特指沒有發生非常的變故。《周禮·地官·調人》:“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 鄭玄 注:“無故,謂無喪禍之變也。”《孟子·盡心上》:“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七:“昔 魏武 軍中,無故作白帢,此縞素兇喪之徵也。”

(3).猶日新。《莊子·秋水》“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 晉 郭象 注:“無故,日新也。” 成玄英 疏:“雖復終而復始,而未嘗不新。”一說猶無常、無定。 高亨 新箋:“故讀為固。無故猶言無常、無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故"是漢語中表示"沒有緣由或理由"的副詞性短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指行為或現象缺乏合理依據或直接誘因,常構成"無緣無故"的固定搭配。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沒有緣故",強調因果關系的缺失。該詞在古漢語中已見使用,《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諸侯無故不殺牛"即用此意,表明行為需有正當性依據。

二、語義延伸

  1. 法律語境:特指不存在法定免責事由,如《民法典》第1165條規定的"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其中"過錯"即包含無正當理由的侵害行為。
  2. 社會規範:指違反公序良俗的無端行為,如《禮記·王制》載"諸侯無故不宴樂",強調禮儀制度中需避免無意義的消耗。

三、語用特征 常與否定性行為搭配使用,現代漢語語料庫統計顯示,"無故缺席""無故損壞"等負面搭配占比達83.6%,體現其警示性語用功能。在語法結構上多作狀語,修飾動詞短語構成"無故+動詞"的典型句式。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20.
  2. 漢典網. 無故[EB/OL]. https://www.zdic.net/hans/%E6%97%A0%E6%95%85
  3. 中國人大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EB/OL].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6/75ba6483b8344591abd07917e1a25cc8.shtml
  4. 國學大師網. 禮記·王制[EB/OL]. http://www.guoxuedashi.com/liji/5h.html
  5. 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現代漢語語料統計[DB/OL]. http://ccl.pku.edu.cn

網絡擴展解釋

“無故”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ú gù,主要含義為沒有原因或理由,在不同語境中可延伸出更具體的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無原因或理由
    指行為或事件的發生缺乏直接或合理的依據。例如:

    • 《禮記·王制》提到“諸侯無故不殺牛”,強調沒有特殊原因不可隨意行事。
    • 現代用法如“無故曠課”,即未請假或未說明原因缺席。
  2. 特指無變故
    用于描述未發生重大變故或災禍的情況。例如:

    • 《孟子·盡心上》中“兄弟無故”指家人平安無災。

二、哲學延伸

  1. “無故”的抽象含義
    在《莊子·秋水》中,郭象注解“無故”為“日新”,指事物不斷更新變化的狀态;成玄英進一步解釋為“終而複始,未嘗不新”。另有學者高亨認為“無故”即無常、無定,強調不确定性。

三、現代應用與擴展

四、注意事項

如需更全面例證,可參考《東坡志林》《搜神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昂然自得拜把兄弟白鶽避迹違心漕貢草團瓢愁悴抽毀疇土搐口兒戴氣道首倒峽登緣硐子迩英閤番下風景攝影風摶根機冠冕堂皇桂籍谷米過街天橋寒文漢洋江鴻蹤繪圖火叉講士湔濯解煩兵技機極樂鳥亟務離拆輪豳買面子毛姬孟宗竹明心見性明中模碑凝固凝帖憩流痊較薩薄申繩兕甲荪桡所居桃源圖瓦糧望睹巍科無頭榜無憂扇涎着臉蕭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