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契船求劍的意思、契船求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契船求劍的解釋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變通。語本《呂氏春秋·察今》:“ 楚 人有涉 江 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後漢書·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執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劒,守株而伺兔也。”後多作“刻舟求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契船求劍”是“刻舟求劍”這一成語的異寫形式,指用靜止僵化的方法處理動态問題。該典故最早見于《呂氏春秋·察今》,原文記載楚人渡江時劍墜水中,他“契(刻)其船”作标記,待船停後循記號下水尋劍,結果徒勞無功。

從漢語語義角度分析,“契”通“刻”,指用刀刻記號;“船”為載具;“求”意為尋找。成語核心諷刺固守舊規、忽視客觀變化的思維方式。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其引申義為“拘泥成例,不知變通”(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3版第567頁)。

現代應用中,該成語多用于批判機械主義思維,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強調其教育意義在于“強調因時制宜”(來源: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版)。在語言學研究中,“契船求劍”作為詞彙演變案例,反映了漢字通假現象及成語傳播中的形變過程(來源:中華書局《成語源流考》2020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契船求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詞義解析
該成語比喻拘泥于舊有的規則或方法,不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其核心諷刺的是機械套用固定思維處理問題的行為。

2. 出處與典故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國有人乘船時劍墜入水中,他立即在船邊刻下記號,待船停後按記號下水尋劍。然而船已移動,劍卻未動,最終徒勞無功。故事強調“事物變化而方法不變”的荒謬性。

3. 演變與關聯
後世多寫作“刻舟求劍”,兩者含義相同,但“刻舟”更常見于現代使用。例如《後漢書·張衡傳》引用此典批評固守舊法:“斯契船而求劍,守株而伺兔也”。

4. 用法示例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呂氏春秋》原文及《後漢書》相關段落。

别人正在浏覽...

畢親博客超救酬願串捏村道大良造搭賣盜犯釣船帝功叮當響繁靡豐上銳下風災覆廕革異過信海方合口椒侯呂陵護腳奬勸攪家精借火禁掖郡邸獄劇戲駃烈朗晃雷蘇麟服龍樓鳳池謾神面軟摩頂至足黏巴排戲普陋茹棄禮青鋒劍器韻閏日深文周納仕進逝日衰蹇舒緩水溲淑人君子摅散松垮索鬭雞提點銅官誤亂香室獻曝寫生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