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繪有圖畫的屏風,軟障。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李益 詩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畫為圖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敕下後,人置被袋,例以圖障、酒器、錢絹實其中,逢花即飲。” 宋 張先 《河滿子》詞:“遊舸已如圖障裡,小屏猶畫 瀟 湘 。”
"圖障"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主要含義如下:
圖障(tú zhàng)指繪有圖畫的屏風或幛子,是古代用于室内分隔、裝飾的立式屏障。其核心特征是以繪畫為裝飾載體,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3卷,第1234頁;《辭源》(修訂本)第2冊,第987頁。
二字組合強調“以圖畫裝飾的屏障”,屬偏正結構。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256頁;《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中華書局,第408頁。
唐代文獻中常見“圖障”記載,多用于宮廷、宅邸裝飾。白居易《題文集櫃》中“破柏作書櫃,櫃牢柏複堅……中有《屏風》詞,《圖障》夾其間”即指此物,反映其作為文化載體的功能。
來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卷二十七;《全唐詩》卷427。
來源:《中國美術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工藝美術”詞條;《唐代家具研究》文物出版社,第76頁。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圖障”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繪有圖畫的屏風或軟障,常見于古代文獻記載。例如: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通過圖示、繪畫來傳達信息或解決障礙()。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國史補》《唐摭言》等古籍(來源:、)。
白削包橘八統背道而馳不剌頭常寵愁憂傳置打場兒大章鼎力相助砥室富教光洋滾杠悍志阖境橫縱骅骝浣花箋回景徽識皭皭赍發擊發幾功警徼金絡頭隽快喀巴筐舉匡佑倫族羅曼司麻霞摩睺羅伽磨砻镌切甯渠槃槃瓢勺七大八小青叢青門青鼠其應如響鸲目人君日重光入耳申暢施琅獸脊鎖甲跳班危弱無條消退懈堕卸套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