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徽識的意思、徽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徽識的解釋

(1).古代朝廷或軍中用以識别的标志,形似小旌旗。《周禮·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 漢 鄭玄 注:“屬謂徽識也。《大傳》謂之徽號。今城門僕射所被及亭長著絳衣,皆其舊象。” 賈公彥 疏:“‘屬謂徽識也’者,謂在朝在軍所用小旌,故以屬言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揚徽者” 唐 孔穎達 疏:“徽識,制如旌旗,書其所任之官與姓名於上,被之於背,以備其死,知是誰之屍也。”

(2).泛指标志。 蘇曼殊 《遯迹記》:“惡獸女體,頭上插花,以為徽識。” 郭沫若 《十年建國增徽識·北京站》詩:“十年建國增徽識,七月工程樹典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徽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司常》,本義指古代軍士佩戴的标識性符號,用以區分不同軍隊編制。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其釋義延伸為"具有識别功能的标志或符號"。

該詞包含三個核心語義層次:其一指具體的實物标識,如古代兵卒衣甲上的徽章符號;其二指抽象的身份象征,如宗族圖騰或職官标記;其三在現代漢語中可引申為具有文化識别功能的視覺符號,如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特殊紋樣。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詞在《禮記》等典籍中多與"旌旗""章服"等禮制元素共同出現,構成古代等級制度的重要表征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

“徽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徽識”原指古代朝廷或軍隊中用于識别的标志,形似小型旌旗。例如《周禮》中記載的“九旗之物名”便包含這類标識,漢代鄭玄注釋時将其稱為“徽識”,主要用于區分官職或身份。

二、曆史來源與用途

  1. 軍事與行政應用:古代士兵或官員會在衣物上佩戴徽識,書寫官職或姓名,以便在戰鬥中識别身份。如《左傳》記載的“揚徽者”,即通過徽标辨别屍體歸屬。
  2. 符號化擴展:後延伸為泛指标志性符號,如國徽、校徽等集體标識。

三、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徽識”作為成語,表示“外在形象與内在素質一緻”(如相貌與品性相符),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權威性存疑。

四、字義分解

“徽識”核心含義為古代标志性旌旗,後擴展為各類符號标識。需注意成語用法可能存在争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北窗高卧筆答儳路超超玄著陳編齒肬楚波大厲谠論惡斁番頭扞城個錢公安體工言歸懷涵衍後進之秀餬料講論簡落見缗皛皛急不可待疾疢節餘襟背金柯九變誇奪子廓填臉蛋兒連雲梯龍翼籠中之鳥摩拳擦掌鬧説牽掌俏樣子怯夫七家茶青鹪青霜勤效棄瑕錄用如是水耨樞中厮仆私憂宿所同伍豚臑托性外論望緊舞動暇景崄岨小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