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叢的意思、青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叢的解釋

指叢生的花草、樹木。 唐 盧綸 《春日題杜叟山下别業》詩:“園中曉露青叢合,橋上春風緑野明。” 唐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書》詩:“緑岸草深蟲入徧,青叢花盡蝶來稀。”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記》:“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 五代 齊己 《寄錢塘羅給事》詩:“海樹青叢短,湖山翠點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叢在漢語中主要指青翠茂密叢生的植物,具有鮮明的色彩與形态特征。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學意象及自然特征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字義解析

    • 青:本義為藍色或綠色,引申指草木茂盛時的顔色(《說文解字》:青,東方色也)。
    • 叢:聚集、密集生長(《說文解字》:叢,聚也)。

      合稱“青叢”即密集生長的綠色植物群落,強調植物群體的繁茂與生機。

  2. 權威定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青翠的叢生植物”,如唐代白居易《石楠樹》詩:“翠碧青叢千萬枝”,描繪枝葉稠密、郁郁蔥蔥之景。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文學意象

  1. 自然生機象征

    古典文學常以“青叢”喻指山林原野的蓬勃生命力。如:

    柳宗元《袁家渴記》:“搖揚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餘無以窮其狀。”

    其中“葳蕤”即青叢茂盛之态,暗含四時流轉中草木的永恒活力。來源:《柳河東集》

  2. 隱逸與清幽意境

    文人筆下,“青叢”多與隱逸生活關聯。如王維《青溪》中“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以水邊青叢烘托超脫塵俗的意境。來源:《王右丞集》


三、自然特征

  1. 植物學特征

    青叢常見于濕潤環境,如溪畔、林緣,以竹、蕨、藤蔓等為主,具有以下特點:

    • 形态:莖葉交錯,垂直層次豐富;
    • 生态:提供小型生物栖息地,維持微環境濕度。
  2. 色彩與季節關聯

    “青”在傳統色系中涵蓋藍綠調,隨光線變化呈現不同飽和度。春季新葉嫩青,夏季轉為深碧,成為自然時序的視覺标記。


引用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白居易《石楠樹》,《全唐詩》卷424,中華書局,1960年。
  3. 柳宗元《袁家渴記》,《柳河東集》卷2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 王維《青溪》,《王右丞集箋注》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示例場景:山澗旁一片青叢,竹枝斜倚,蕨葉層疊,晨露未晞時青翠欲滴,日光傾瀉處碧影參差,盡顯幽邃之境。

網絡擴展解釋

“青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義、文學引用及語境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青叢”指叢生的綠色植物,包括花草、樹木等密集生長的自然景象。其中:

二、文學引用與用法

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用于描繪自然景觀:

  1. 唐·盧綸《春日題杜叟山下别業》:“園中曉露青叢合,橋上春風綠野明”,形容晨露中草木叢生的景象。
  2. 唐·司空曙《早夏寄元校書》:“青叢花盡蝶來稀”,描寫初夏花謝後蝶少的場景。
  3. 柳宗元《袁家渴記》提到“山皆美石,上生青叢”,描述山石間茂密的植被。

三、語境擴展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以上解析綜合了字義拆分、古籍用例及語境分析,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參考唐代文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裱挂蟾蜍坑藂蘙麤定催花鼓村區黕黕登坑斷霓楯瓦防守放桃飛瞰鳳林赙施該深诰箓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還工寰法荒樂建安僭服吉丢古堆敬竈刊文壘七修齋龍荒朔漠露營麻油磨動南床女妾彭澤評工記分栖集瓊酥绮襦纨袴曲中人才難得儒者商嶺山英聖思時才嗜痂成癖受事守戍贖解司法局騰輝窱袅王媚完治唯所欲為五衰象道香霞娴靡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