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驊駵 ”。 周穆王 八駿之一。泛指駿馬。《荀子·性惡》:“驊騮騹驥纖離緑耳,此皆古之良馬也。” 楊倞 注:“皆 周穆王 八駿名。”《史記·秦本紀》:“ 造父 以善禦幸於 周繆王 ,得驥、溫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樂而忘歸。” 唐 耿湋 《上将行》:“櫪下驊騮思鼓角,門前老将識風雲。”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志·井蛙骅骝》:“井蛙不可以語海,其見小也;驊騮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雖殊,其不適用一也。” 清 李漁 《蜃中樓·義舉》:“恨不得一步驊騮騁到 瀟湘 。” 柳亞子 《叔老病中惠題<羿樓客籍>第一冊次韻奉和》:“搖筆書生盛唱酬,天馬行空似驊騮。”
“骅骝”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赤紅色的駿馬,最初特指周穆王“八駿”之一,後泛指良馬。其名稱由“骅”(毛色鮮明,紅白相間)和“骝”(黑鬣、黑尾的紅馬)組合而成,強調馬的毛色與品相。
文獻出處
文化象征
古代常以“骅骝”比喻傑出人才或珍貴事物,如《三國演義》中“飛驟骅骝,直取崔勇”描述戰馬的勇猛,唐代文學中亦借指賢能之士。
典型例句
“骅骝”兼具具體與抽象含義,既指古代名馬,又承載了文化中對卓越品質的贊美。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說文解字》等典籍。
骅骝(huá liú)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美麗的馬匹。
該字的拆分部首為馬(馬的一部分)和光(光彩的光)。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其中馬部分占6畫,光部分占11畫。
骅骝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最早出現于《詩經·邶風·雞鳴》一詩中,詩中描述了一匹紅色的駿馬:“骅骝食場,骥骝佩缤,孔厲哲聲,豈弟君子。赫赫姜嫄,其背四翼。”後來這個詞被用來形容品種非常優秀的馬匹。
在繁體字中,骅骝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在現代使用中,骅骝的寫法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骅骝的例句:
1. 這匹骅骝色澤豔麗,體态優美,是一匹非常出色的賽馬。
2. 那些骅骝的馬匹,通常都是貴族或富商們的最愛。
一些和骅骝相關的詞語有:
1. 骅紅:指的是紅色的馬匹,形容華麗奪目。
2. 神駿:指的是非常靈活快速的馬匹,形容非常優秀。
骅骝的近義詞包括:良馬、良種馬、賽馬。
骅骝的反義詞則是:瘦馬、劣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