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如竹筍皮一類的資質。喻無用之材。多用為謙詞。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觐聖》:“臣 眉山 籜質, 錦水 樗材。”
“箨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學或謙辭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箨質”指像竹筍外皮(箨)一樣的資質,比喻無用之材。常用于自謙,表示自己才能平庸或缺乏大用。
結構分析
語境用法
多出現在古代文人的自謙表述中。例如明代陳汝元《金蓮記·觐聖》中:“臣眉山箨質,錦水樗材”,此處“箨質”與“樗材”(臭椿木材,亦喻無用)并列,強化了自謙之意。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金蓮記》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箨質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竹子内部的細胞結構和質地。下面将分别介紹箨質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給出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箨質的拆分部首是⺮,是一個漢字中的竹字頭部。它的筆畫是8畫。
箨質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在古代,竹子的箨管被用于制作竹笛或箫等樂器。因此,箨管内部的細胞結構和質地被稱為箨質。在繁體字中,箨質的寫法為「篤質」。
在古代,箨質的常見寫法為「竹質」。這種寫法現在較少使用,主要為了強調箨質與竹子之間的關聯。
1. 這根竹子的箨質非常堅實,適合制作樂器。
2. 竹子的箨質使得它具有很高的韌性和耐用性。
組詞:箨管、箨壁、箨筍、箨片、箨囊
近義詞:竹質、竹内結構
反義詞:非竹質、木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