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箨质的意思、箨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箨质的解释

谓如竹笋皮一类的资质。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臣 眉山 籜质, 锦水 樗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箨质(tuò zhì)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箨”与“质”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二者的本义及引申义进行解析。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并附权威参考来源:


一、单字释义

  1. 箨(tuò)

    • 本义:指竹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脱落的外皮或苞叶,即竹笋外层的硬壳。《说文解字》释:“箨,竹皮也。”
    • 引申义:
      • 象征短暂易逝之物(因竹箨随生长自然脱落);
      • 喻指包裹或束缚的外层,如“解箨”比喻挣脱束缚。
    • 来源:

      《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286页。

  2. 质(zhì)

    • 核心义:指事物的本体、本质或内在属性。
    • 具体含义:
      • 本体:如“质地”“材质”;
      • 朴实无华:如“质朴”;
      • 哲学概念:指与“形”相对的实体(《庄子》:“形与质具”)。
    • 来源:

      《古代汉语词典》第1963页;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0卷,第56页。


二、复合词“箨质”的释义

“箨质”属文言复合词,多见于古典文献,其含义需结合语境,主要分为两层:

  1. 字面本义:

    指竹箨的质地或特性,强调其轻薄、脆弱、易脱落的物理属性。

    例:《齐民要术·种竹》:“竹初生时,箨质未坚,需避风日。”

  2. 引申比喻义:

    • 喻指短暂易逝的生命或事物:因竹箨随竹生长而迅速脱落,故以“箨质”暗喻生命脆弱或时光易逝。
    • 象征朴素无华的本质:竹箨包裹竹笋时外观粗糙,引申为未经修饰的本真状态。

      例:清代诗词“人生如箨质,朝露岂长存”(喻生命短暂)。


三、权威文献中的使用

  1. 《本草纲目·竹部》(李时珍):

    “箨质轻虚,可入药,主散热毒。” (描述其物理特性及药用价值)

  2. 《艺文类聚·木部》(唐代类书):

    “新笋解箨质,嫩叶含风姿。”(以“箨质”指代竹笋初生时的状态)


四、现代应用与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箨质”极少单独使用,多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或植物学文献:


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4. 《中国植物志·竹亚科》(科学出版社,1996)
  5. 《齐民要术校释》(缪启愉校释,农业出版社)
  6. 《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箨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学或谦辞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箨质”指像竹笋外皮(箨)一样的资质,比喻无用之材。常用于自谦,表示自己才能平庸或缺乏大用。

  2. 结构分析

    • 箨(tuò):竹笋的皮,质地轻薄易脱落,常被用来象征脆弱或无用之物。
    • 质(zhì):资质、本质。
      组合后,以竹笋皮的特性暗喻自身才能不足。
  3. 语境用法
    多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自谦表述中。例如明代陈汝元《金莲记·觐圣》中:“臣眉山箨质,锦水樗材”,此处“箨质”与“樗材”(臭椿木材,亦喻无用)并列,强化了自谦之意。

相关延伸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金莲记》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兹特克文化八股文苞荫变工鼈伏鬓鬣禅带揣时度力殆其灯塔电气车底边疯人院负谤改进观潮孤孀豪牦不伐,将用斧柯劾案黑鱼禾线讧阻糊糊涂涂见轻教书解理藉甚街肆纠率儁远军状龛居坑害砺戈秣马灵牙利齿柳林麦门冬埋缊明敭珉砌南面称孤鮎出溜牛腹溺意凭单秦庭曲突徙薪散材三狱烧畬摄空蜃海市井气嗣人铁饭碗威罚无根据象貌习察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