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刻告示的木牌。《清會典事例·戶部·關稅》:“其關上所有刊刻條例之木榜,務令豎立街市,使人人共見。”《清會典事例·戶部·關稅》:“各關口應立之稅課木榜,并詳單小本,均不豎立刊刻,商賈不知稅例,多寡任聽家人、吏役額外抑派。”
“木榜”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古代教育場景
最初用于張貼在廟宇或學校門口,公布考試成績或錄取名單,成為學業成就的象征。
清代官方用途
據《清會典事例》記載,木榜被用于關稅公告,需豎立于街市顯眼處,确保商民知曉稅例,避免官吏額外勒索。
主要見于《清會典事例·戶部·關稅》,強調其作為官方信息載體的功能。
“木榜”從最初的學業公示工具發展為兼具行政功能的公告載體,體現了古代信息傳播的典型形式。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内容,可參考《清會典事例》相關條目。
《木榜》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用木頭制作的榜單或标牌。通常,它被用作表示公告、宣告或者以榜單形式公布信息的對象。在曆史上,木榜經常被使用于學校、官府、商會等場所,被用來展示人們的成就、評比結果或其他重要信息。
《木榜》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木材有關;“榜”是由“木”和“豐”兩個部首組成,表示盛放在木頭上的東西。根據筆畫組成,可以拆分為7個筆畫。
《木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寫字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以象形為主的,另一種則是以會意為基礎的。《木榜》屬于由會意推衍而來的字。古代漢字在發展過程中逐漸簡化,所以現代字形與繁體字形有所差異。在繁體字中,《木榜》的寫法為「木榜」。
古代寫漢字的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漢字的書寫風格較為古樸,線條筆直,不彎曲。就《木榜》這個詞來說,在古代它的寫法可能更加簡單,沒有那麼多的筆畫變化。然而,因為演變和簡化的原因,現代漢字的形态與古代已經有些不一樣了。
1. 學校門口挂着一塊木榜,上面寫着本學期優秀學生的名字。
2. 商會每月都會在大廳裡公布業績排行榜,使用的就是一塊巨大的木榜。
木牌、木匾、木牌樓、木碑、木質榜
木牌、木字牌、木闆、木匾、木署、木質榜
字迅、打捧、拔靹、大镬、四輪、業灬、會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