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萬殊的意思、萬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萬殊的解釋

各不相同。亦指各種不同的現象、事物。《淮南子·本經訓》:“包裹風俗,斟酌萬殊。”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 宋 王安石 《寄吳沖卿》詩:“物變極萬殊,心通才一曲。”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公冶長篇五》:“仁、義、忠、孝,固無非性者,而現前萬殊,根原一本,亦自不容籠統。”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此蓋謂行雖萬殊,而歸緻是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萬殊"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由數詞"萬"與形容詞"殊"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宇宙間千差萬别的具體事物形态,在《漢語大詞典》中被解釋為"各不相同"的物象差異狀态。該詞最早見于《周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緻而百慮",後經漢代王充《論衡》"萬物之生,俱得一氣,氣之薄渥,萬世若一"的闡釋,形成完整的哲學概念體系。

從哲學維度解析,"萬殊"包含三個認知層級:其一指物質形态的多樣性,《莊子·秋水》謂之"號物之數謂之萬";其二隱喻事物本質的同一性,朱熹《朱子語類》強調"萬殊各有一理,而理未嘗不一";其三體現辯證思維,王夫之《周易外傳》提出"統此一物,形而上則謂之道,形而下則謂之器,無非一陰一陽之和而成"的辯證觀。

在文學領域,《文心雕龍·物色》以"歲有其物,物有其容"印證"萬殊"的審美價值,《昭明文選》則通過"體有萬殊,物無一量"展現藝術表現的多樣性。現代漢語中,該詞常用于闡釋文化多樣性、生物進化論等跨學科領域,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纭揮霍,形難為狀"的文藝創作規律。

語言學視角下,《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殊"訓為"不同",與"萬"組合形成"萬物不同"的偏正結構。構詞法屬于數詞+形容詞的複合模式,與"萬物""衆生"等詞構成語義場,共同表達宇宙生命共同體的豐富性。

網絡擴展解釋

“萬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各不相同”,也指“各種不同的現象或事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

    • 《淮南子·本經訓》:“包裹風俗,斟酌萬殊。”
      意為:包容不同風俗,調和萬千差異。
    • 葛洪《抱樸子·暢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
      将“萬殊”與宇宙本源“玄”關聯,強調萬物皆源于同一本體。
  2. 詩詞引用:

    • 王安石《寄吳沖卿》:“物變極萬殊,心通才一曲。”
      表達事物變化無窮,而人的認知卻有局限。
  3. 哲學思想:

    • 清代王夫之提出“現前萬殊,根原一本”,指紛繁現象背後存在統一本質。
    • 黃宗羲以“一本萬殊”概括史學思想,認為曆史現象多樣但根源相通。

三、應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淮南子》《抱樸子》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權威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

愛生惡死安步寶子貝多芬獘靡不可抗力財成蒼岑倉吏搊扇摧敗叨在知己大酉彫候跌折釘封反俘放嚵封家風月旦高不湊低不就鴿子公會堂乖序光堂觀象還贽劾驗合異晃瀁桓桓驕崇交詈聚唾街道樹絶羣拔類峻險衎直狂泉狼瘡廊屋龍飛漫天耄耄名表郎官能忍自安旁見側出平禠敲榨勒索慶延尚兀自挻亂獸爐說家韬晦投河奔井瘏悴無準相親顯祖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