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雪的意思、大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雪的解釋

(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十二月六日、七日或八日。《漢書·律曆志上》:“星紀,初鬥十二度,大雪。” 南朝 梁 崔靈恩 《三禮義宗》:“十一月,大雪為節者,形於小雪為大雪。時雪轉甚,故以大雪名節。” 清 曹寅 《赴淮舟行雜詩》之十二:“客程過大雪,家信隻空函。”

(2).指降雪量大的雪。《左傳·隱公九年》:“平地尺為大雪。” 唐 盧綸 《和張仆射塞下曲》之三:“欲将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雪”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既指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也形容特定天氣現象。

一、作為節氣的“大雪”

“大雪”是冬季第三個節氣,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日至8日之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55°,北方地區常出現顯著降溫和強降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該節氣反映了古代農耕社會對自然氣候的觀察總結,是寒潮活躍的标志期,民間有“瑞雪兆豐年”的農諺。

二、作為天氣現象的“大雪”

從氣象學角度,“大雪”指24小時内降雪量達到5.0—9.9毫米的強降雪過程。《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定義其為“能見度低、積雪深厚的降水現象”,多伴隨低溫與大風。中國氣象局将“暴雪”與“大雪”分級,後者雖強度稍弱,但仍可能對交通、農業造成影響。

三、文化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大雪”常象征純潔、肅穆的意境。如《詩經》中“雨雪雰雰”描繪的雪景,以及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孤寂意象,均體現漢語詞彙豐富的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大雪”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節氣名稱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冬季第三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6-8日,太陽到達黃經255度。與小雪節氣類似,它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趨勢,标志着仲冬正式開始。

  2. 天氣現象
    指降雪量大、積雪深厚的雪。《左傳》記載“平地尺為大雪”,唐代盧綸詩句“大雪滿弓刀”均描述此現象。

二、氣候特征

三、文化意義

四、常見誤區

“大雪”節氣名稱源于降雪概率增大,而非指雪量一定多。實際氣象學中,24小時降雪量≥5毫米才稱為“大雪”。

别人正在浏覽...

白骨精白金龜龍拜帥邦士彩乘餐車唱酬長挑惙然答表打油詩大有作為緞疋庫法物庫廢銅爛鐵浮橋戈比革改攻忤貫虹挂鐘海鶴還年駐色含風鲊合禮淮王雞狗宦夫澆競金錯書吉祥如意尻子硿然老辦遼薊馬吊夢回披省千秋俏俊喬怯挈臯契骨秋眉羣匹日林國柔民盛躅攝衰石奁趿拉兒調味圖案拓殖亡死芄蘭薇藿委蛇沃漏鄉飲賓遐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