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琴的意思、口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琴的解釋

[mouth organ;harmonica] 一種小的長方形的管樂器,上面有許多并列的小孔,裡面裝着簧6*片,用口吹小孔發聲

詳細解釋

(1). 中國 古代樂器名。其制作材料及構造,各書記載不盡相同。《清通典·樂四》:“口琴,以鐵為之,一柄兩股,中間設一簧,簧端點以蠟珠,銜股鼓簧以成音。” 清 袁枚 《新齊諧·口琴》:“ 崖州 人能含細竹,裝絃其上,以手拉之上下,如彈胡琴狀,其聲幽咽,號曰口琴。”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三:“口琴,製如鐵鉗。貫鐵繫其中,銜齒牙間,以指撥絲成聲,宛轉頓挫,有筝琶韻。”

(2).西洋樂器名。種類多,基本構造大體相同。琴有兩行并列的小孔,内裝一系列小簧6*片,按自然音階排列。用嘴吹吸小孔發音。 丁玲 《入伍》:“上邊俱樂部裡傳出來斷斷續續的口琴聲,是誰在那裡反複的練習着一個短曲。”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口琴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口琴是一種通過氣流振動簧片發聲的吹奏樂器,漢語詞典中定義為"由多片簧片組成的小型橫吹樂器,通過吹吸氣流控制音高與節奏"。其名稱源于"口部操控"與"琴類樂器"的組合,屬于漢語複合詞構詞法中的偏正式結構,讀音為kǒu qín(第三聲與第二聲)。

該樂器包含三個核心部件:

  1. 音格(銅制或塑料氣室,分隔不同音階)
  2. 簧片(黃銅材質,氣流振動産生聲波)
  3. 蓋闆(金屬護闆,形成共鳴腔體)

根據《中國音樂大辭典》記載,現代口琴起源于1821年德國鐘表匠克裡斯蒂安·布什曼的發明,1920年代傳入中國後,上海音樂學院首次将其納入正規教學體系。現行《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标準》将口琴列為課堂推薦樂器,因其便攜性和音域適應性(包含24孔标準音階配置)。

在漢語語境中,該詞常出現在"琴棋書畫"的文化表述延展中,與笛、箫等同屬氣鳴樂器類。國家标準GB/T23165-2008《樂器分類》将其歸類為自由簧氣鳴樂器,區别于單簧管的拍擊簧類别。

網絡擴展解釋

口琴是一種通過吹氣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小型吹奏樂器,屬于自由簧類樂器。以下從詞源、構造、發音原理及分類等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曆史演變

  1. 中國古代起源
    口琴的發音原理源于中國古老的樂器“笙”。18世紀後期,笙傳入歐洲後,其自由簧技術被應用于口琴設計,形成現代架構()。
    古代文獻中“口琴”指不同形态的樂器,例如:

    • 鐵制帶簧片的工具(《清通典》)
    • 含弦竹制樂器(清代袁枚記載)()。
  2. 現代定義形成
    19世紀20年代,歐洲基于自由簧原理改良出長方形、帶兩排小孔的現代口琴,并逐漸普及()。

二、構造與發音原理

  1. 核心結構

    • 琴身通常為長方形,含上下兩排小孔,内置銅制或金屬簧片()。
    • 吹奏時通過呼吸控制氣流,使簧片振動發聲()。
  2. 聲學特性
    每個小孔對應獨立簧片,吹氣與吸氣可産生不同音高,音域依調性和種類略有差異()。

三、分類與用途

  1. 主要類型

    • 獨奏口琴:如24孔複音口琴、半音階口琴,適合旋律演奏。
    • 合奏口琴:包括低音口琴、和弦口琴等,用于伴奏或多聲部協作()。
  2. 别名與文化意義
    因體積小巧、音色豐富,被稱為“口袋裡的鋼琴”,廣泛用于民謠、藍調等音樂風格()。

四、中西方文獻差異

需注意“口琴”一詞在古籍中可能指代中國本土樂器(如鐵制口琴),而現代定義多指西洋改良後的版本。兩者構造和起源不同,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脈絡或演奏技巧,可參考權威音樂史資料或口琴專門教程。

别人正在浏覽...

愛撫拜賜報最筆大如椽采衛鸧麋超級大國城市化宸慮吃孽待教待望大卷大陸冰川當言東方學士動靜有常凍液鬥阚敦迫二村封套風簷寸晷鈇鎖負責任剛剽寡老國書畫笥戒石銘錦官城禁戒觐嶽蠲赈蹶趨均徧咔吧趷跶枯毀老幫閑逆遁排戲品竹調絃前部樵夫輕纨凄惋渠率任放賞花紅屍寝受支配隨陽讨擄停停當當投淵婉詞丸轉祥琴校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