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戍的意思、撫戍的詳細解釋
撫戍的解釋
駐防巡守的兵士。《紅樓夢》第五十回:“賜裘憐撫戍,加絮念征徭。”
詞語分解
- 撫的解釋 撫 (撫) ǔ 慰問:撫恤(安慰和周濟)。撫慰。安撫。撫愛。 扶持,保護:撫養成人。 輕輕地按着:‰摩。撫摸。撫琴(彈琴)。撫今追昔。 同“拊”。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戍的解釋 戍 ù 軍隊防守:衛戍。戍邊。戍守。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撫戍”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中國的邊疆治理和軍事防禦密切相關。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釋
“撫戍”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屬于古漢語詞彙,多見于曆史文獻,尤其是描述古代邊疆政策的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
“撫”:
- 本義為用手輕輕按着或撫摸。
- 引申義為安撫、撫慰、撫恤。指通過懷柔政策、物質賞賜、精神慰藉等方式,使人心安定、歸順。在邊疆治理中,常指對歸附的少數民族或邊疆居民進行安撫、懷柔。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對“撫”的釋義包含“安撫;撫慰”義項(來源:《漢語大詞典》)。
-
“戍”:
- 本義為防守邊疆。
- 指軍隊駐守、守衛邊境要塞或要地。
- 來源參考:《說文解字》釋“戍”為“守邊也。從人持戈”(來源:《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明确其“防守;守邊”義項(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
“撫戍”合義:
- 綜合“撫”與“戍”的含義,“撫戍”指在戍守邊疆的同時,對當地軍民(尤其是歸附或需要穩定的部族、居民)實施安撫、懷柔的政策和行動。
- 它體現了古代中國處理邊疆問題的一種策略:軍事防禦(“戍”)與政治安撫(“撫”)相結合,以達到鞏固邊防、穩定邊疆、維護國家統一的目的。簡單說,就是“邊防守衛與安撫治理并重”。
二、引申義與曆史背景
- 政策内涵:“撫戍”常作為一項重要的邊疆政策。例如,在漢唐等強盛王朝,朝廷會派遣官員或将領前往邊疆,一方面加強軍事駐防,修建城池烽燧(戍);另一方面則招撫當地部落首領,給予封賞,設置羁縻州府,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平息叛亂(撫)。這體現了“恩威并施”的統治智慧。
- 官員職責:曆史上負責邊疆事務的官員(如安撫使、經略使、都督等)往往肩負“撫戍”之責。他們需要平衡軍事威懾與懷柔政策,确保邊疆的長治久安。
- 文獻例證:該詞多見于史書、政論或奏疏中。例如,描述某位将領在邊疆“善撫戍,邊民安之”,即指其擅長結合軍事防禦和安撫政策,使邊疆安定。
總結
“撫戍”是一個源于古代中國邊疆治理實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在戍守邊疆的同時,實施安撫、懷柔的政策。它代表了軍事防禦(戍)與政治安撫(撫)相結合的策略,旨在鞏固邊防、穩定邊疆局勢、維護國家統一,是理解中國古代邊疆政策史的重要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撫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動詞性含義(常見于現代詞典解釋):
指安撫和照顧戍邊的士兵,由“撫”(安撫、照料)和“戍”(戍卒、邊防士兵)組成。常用于表達對軍人或邊疆地區的關懷,例如國家通過物資支援、政策優待等方式保障戍卒生活。
-
名詞性含義(見于古籍引用):
指駐防巡守的兵士。例如《紅樓夢》第五十回中“賜裘憐撫戍,加絮念征徭”,此處“撫戍”代指戍邊的士兵群體。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 動詞用法:
“政府通過提高待遇、改善條件來撫戍邊疆将士。”
- 名詞用法:
“詩中‘撫戍’與‘征徭’對仗,體現對戍卒和勞役者的同情。”
三、補充說明
- 結構分析:并列式合成詞,由“撫”和“戍”兩個語素構成。
- 權威性差異:動詞性解釋多見于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名詞性用法則源自《紅樓夢》等古典文獻。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紅樓夢》相關注釋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被池補過拾遺敕命愁心抽咽詞官藂林打哄帶傍道術蹈騰打鴨子上架大羽箭典選吊瘾鳳餅奉巵匜粉省複旦幹寶榦宇格條筀竹過早虹梁話夜鹘人忽易憍慢戢鱗委翼景深金言就湯下麪鞫勘癃痹滿載而歸沒幹默符膿胸屏藏旗的绮疏上花台申領慎始蛇章嗜好矢在弦上,不得不發疏徹素脩填砌鐵蒺藜骨朵廷質通貢烏金紙舞馬迕逆無完膚五音六律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