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塊的意思、土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塊的解釋

成疙瘩或成團塊的泥土。《禮記·明堂位》“土鼓蕢桴” 唐 孔穎達 疏:“蕢桴,以土塊為桴。”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立春後,土塊散,上沒橛,陳根可拔。”《南史·賀瑒傳》:“乃以土塊加其心上,俄頃而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土塊的詳細釋義

一、基本含義

土塊(拼音:tǔ kuài)指自然形成的泥土硬塊,通常由黏土、沙土等經幹燥或擠壓後結成不規則塊狀。《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成疙瘩或成團兒的泥土。”例如田間翻土後形成的幹燥泥團,或牆體脫落的碎土塊。

二、古籍例證

  1. 《詩經·豳風·七月》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其始播百谷,至于土塊。”

    此處的“土塊”指耕作時翻起的泥土硬塊,反映古代農耕場景。

    來源:參見《詩經》原文(古籍數據庫: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zh

  2. 《齊民要術·耕田》(北魏·賈思勰)

    記載耕地時需“務令土塊細碎”,強調碎土對農耕的重要性。

    來源:《齊民要術》卷一種植篇(中國農業遺産研究室整理版)

三、引申用法

四、實際應用

土塊的物理特性(如硬度、吸水性)直接影響農業播種和建築地基穩定性。現代農學強調通過深耕粉碎土塊以提升土壤透氣性,古農書亦多次提及“碎土”為增産關鍵步驟。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25頁。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卷三第102頁。
  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詩經》原文(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zh)。

網絡擴展解釋

“土塊”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指成團或成塊的泥土,常見于農業和自然語境。例如《齊民要術》提到“立春後土塊散”,描述春耕時土壤狀态。現代用法如“振動篩分離麥堆中的小土塊”。

二、文化引申

  1. 象征意義:成語中“土”象征貧窮,“塊”指地域,組合後比喻經濟落後、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
  2. 古籍應用:《禮記》記載用土塊制鼓槌,《南史》描述以土塊為急救道具,反映古代生活場景。

三、網絡新解 作為諧音梗,“土塊”對應“賭怪”,源自主播盧本偉相關事件,特指擅長賭博的人。需注意此為亞文化圈層用法,非規範語義。

建議需要具體古籍例句或網絡梗詳細溯源時,可查閱、5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撞雨變心易慮别室吃菜事魔除患興利徂生頓說芳鮮犯齋人扶擁孤拐面詭避骨蘇寒村鴻明獲命假飾極鋒勁陰既月镌錯鈞旨橘樹客民客位雷峯樂名例馬躏蹂露曉沒情趣靡所適從謬托知己墨筆剽疾拼勁破除撲城遷所橋洩橋樁秋娘蒻笠三鳥三神洲砂壺燒點侍行侍中水晶鹽碩學舒展宿澤倓錢田漏天宇頽發往體五際享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