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享禮的意思、享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享禮的解釋

使臣向朝聘國君主進獻禮物的儀式。《論語·鄉黨》:“享禮,有容色。” 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享,獻也。聘禮,既聘而享,用圭璧,有庭實。” 漢 班固 《白6*虎通·王者不臣》:“享禮而後歸,是異於衆臣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享禮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享禮”是古代禮儀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朝聘活動中使者向主國國君呈獻禮物的正式儀式。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一為“獻禮示敬”,即通過進獻玉帛、珍玩等物品表達邦交誠意;二為“受享成儀”,即主國接受貢品後設宴款待使臣,完成整套外交禮節。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享”字甲骨文作“”,象形祭台上放置酒食之狀,《說文解字》釋為“獻也”,本義指以祭品供奉神靈,後引申為進獻、宴飨等義;“禮”字金文作“豊”,象兩玉盛于器皿,後發展出禮儀規範之意。二字合稱特指制度化的外交贈禮程式。

在具體儀軌層面,《儀禮·聘禮》記載:“及享,發氣焉盈容”,鄭玄注雲:“享謂獻國之所有”,說明該儀式需嚴格遵循物品陳列方位、進退揖讓次序等規定。漢代經學家鄭衆在《周禮解诂》中強調:“享禮之要,在明貴賤、辨等列”,可見其具備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社會功能。

該詞在傳世文獻中的典型用例包括《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宋公享晉侯于楚丘,行享禮”及《禮記·郊特牲》“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樂阕,孔子屢歎之”,均印證享禮在先秦時期的重要地位。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享禮”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外交禮儀中的獻禮儀式

  1. 基本含義
    指使臣向朝聘國君主進獻禮物的正式儀式,屬于古代外交禮節的一部分。

    • 出處:最早見于《論語·鄉黨》:“享禮,有容色。” 漢代班固《白虎通·王者不臣》也提到“享禮而後歸,是異於衆臣也”。
    • 流程:根據鄭玄的注解,使者完成聘問後,需用圭璧等貴重物品作為獻禮,并陳列于庭院(“庭實”)。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先秦至漢代的諸侯國間外交活動,強調禮儀的莊重性。


二、現代語境中的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享受禮物或禮遇”,但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且其他權威文獻未明确支持。可能為個别詞典的擴展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八股文巴黎子並同賓祭播逸補痕池沼物抽紗服裝鬥聚芳潔蚨缗阜俗高枕安寝功遂身退狗尾續貂還罵緩報狡妒假妪積棟解維警覺即事窮理局脊寬靖涼觀亮堂堂戀土零夷陵陰藰莅茅台沒石飲羽門樓憫默靡蹤模棱兩可鳥服捏告輕松窮形盡相秋成秋稼秋穑拳頭産品忍草三水部上上乘上頭善陣者不戰神經霜镝熟計順考斯模大樣帖妥頭頭是道脫手襪褲無乾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