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鮮的意思、芳鮮的詳細解釋
芳鮮的解釋
味美新鮮。也指新鮮美味的食物。《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漢 傅毅 《七激》:“酌旨酒,割芳鮮。” 唐 方幹 《題懸溜岩隱者居》詩:“慣緣嶮峭收松粉,常趁芳鮮掇茗芽。” 明 徐渭 《胡桃》詩:“羌果薦冰甌,芳鮮占客樓。”
詞語分解
- 芳的解釋 芳 ā 花草的香氣:芳香。芳草。芳菲(a.花草的香氣;b.指花草)。芳馥。芳馨。芬芳。 喻美好的:芳名。芳齡(年齡,用于少女)。芳姿(美好的姿态,用于少女)。芳鄰(關系融洽的鄰居,用作敬辭)。流芳百世
- 鮮的解釋 鮮 (鮮) ā 新的,不陳的,不幹枯的:鮮果。鮮花。鮮嫩。新鮮。 滋味美好:鮮美。鮮甜。這湯真鮮。 有光彩的:鮮明。鮮亮。鮮豔。 味美的食物:嘗鮮。時鮮。 特指魚蝦等水産食物:海鮮。魚鮮。 〔鮮卑〕中
專業解析
“芳鮮”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芳”和“鮮”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花草等植物散發出的清新芬芳氣息,或食物等散發出的鮮美氣味。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分析:
-
本義:花草的清新芬芳
- “芳”:本義指香草,引申為香氣、芬芳、美好。
- “鮮”:本義指鮮魚,引申為新鮮、明麗、潔淨。
- 組合義:形容花草剛生長出來或采摘不久時,所散發出的那種清新、純淨、沁人心脾的香氣。這種香氣帶有自然、未經雕琢的特質,常與春天、新雨、晨露等意象關聯。
- 例證:古詩文中常用來描繪雨後初晴、春日新發之景,如“雨後芳鮮新”(形容雨後花草格外清新芬芳)。
-
引申義:食物的鮮美氣味
- 由花草的芬芳引申開來,“芳鮮”也可用于形容食物(尤其是肉類、魚類等)散發出的誘人、鮮美、令人愉悅的氣味。
- 這種用法側重于氣味的鮮美可口、令人垂涎,與“芳香”略有不同,後者更偏重純粹的香氣。
- 例證:如形容剛烹饪好的佳肴“香氣芳鮮”。
-
文學中的引申與象征
- 在文學作品中,“芳鮮”常超越其具體的氣味描述,被賦予美好、純潔、生機勃勃、令人愉悅的象征意義。
- 它可以象征美好的品德、高潔的情操、青春的活力或珍貴的時光。
- 例證:如詩人用“芳鮮”比喻高潔之士或珍貴的青春年華。
權威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對“芳”、“鮮”的釋義及複合詞構成規律,并結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相關詞條及古典文獻用例進行綜合闡釋。
- 古典文獻用例可參考宋代詩人王令《答束孝先》中的“春園曉露香,芳鮮若可掬”,或楊萬裡《曉過丹陽縣》中的“風從平望住,雨傍下塘休。水邊芳鮮動,林端野氣浮”等詩句(來源:《全宋詩》)。
“芳鮮”一詞描繪的核心意象是清新、純淨、鮮活的芬芳氣息,既可具體指花草的香氣、食物的鮮美氣味,也可在文學語境中象征一切美好、純潔、充滿生機的事物或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
“芳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
基本含義
指香氣濃郁且味道鮮美的事物,既可形容食物,也可描述花草等自然氣息。如《藝文類聚》引漢代傅毅《七激》中“割芳鮮”即指切割新鮮美味的食物。
-
字詞構成
- “芳”:側重香氣,多用于花草芬芳;
- “鮮”:強調新鮮或味道的鮮美,如食材的新鮮度或口感。
-
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如唐代方幹《題懸溜岩隱者居》用“芳鮮”描述采摘茶葉的鮮嫩,明代徐渭《胡桃》詩則以“芳鮮”體現果實的香氣與美味。
-
延伸意義
部分語境中可代指新鮮美味的食物本身,如“常趁芳鮮掇茗芽”中“芳鮮”直接指代鮮嫩的茶芽。
“芳鮮”兼具嗅覺與味覺的雙重美感,多用于詩詞或文學描寫,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香氣還是鮮味。
别人正在浏覽...
邶詩标新競異閉門埽軌不伐不知世務嘈嘈切切鏟刀巉岏儳越瞠目挢舌逞怒乘隙偢睬楚重聰明倒箸鄧鄧渾渾煩惡放散梵僧蜂合蟻聚分朗朗覆背瓜皮搭李樹桂尊何時花池子回船轉舵會闱近坰禁衛棘澀集說爵士樂峻阪拘遊靠準客次克殺量蠲獵角溜軒律學迷晦内主逆覩泥佛勸土佛旁皇偏絕喬公道惬氣漆胎審數書吏碎浪推土機問墜侮法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