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殿閻王的意思、十殿閻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殿閻王的解釋

中國 佛教所傳十個主管地獄的閻王。即 秦廣王 、 初江王 、 宋帝王 、 伍官王 、 閻羅王 、 變成王 、 泰山王 、 平等王 、 都市王 、 五道轉輪王 。諸王各居一殿,故稱。此說始于 唐 末,後道教也沿用之。亦省稱“ 十王 ”。 宋 無名氏 《鬼董》卷四:“望殿上十人環坐,儀衛尊嚴,曰:‘此十王也。’”《西遊記》第三回:“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來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殿閻王是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中掌管地獄審判體系的神祇群體,其概念融合了佛教、道教及民間信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十殿閻王是地府中分管不同地獄區域的十位冥界主宰,負責審判亡魂生前的善惡行為,并執行相應的獎懲或刑罰。該體系起源于印度佛教的閻羅王概念,傳入中國後與本土文化結合,逐漸演變為十殿分治的格局。


十殿閻王名單及職責

根據典籍和民間傳說,十位閻王及其主要職能如下(不同文獻名稱略有差異,以常見版本為準):

  1. 秦廣王(蔣子文):第一殿,掌管“孽鏡台”,初步審判亡魂善惡。善者直接轉世,惡者分發至各殿受刑。
  2. 楚江王(厲溫):第二殿,主司寒冰地獄,懲治傷人肢體、奸盜殺生者。
  3. 宋帝王(餘懃):第三殿,執掌黑繩地獄,懲罰忤逆尊長、教唆興訟之徒。
  4. 五官王(呂岱):第四殿,主管血池地獄,審判抗糧賴租、欺詐背信者。
  5. 閻羅王(包拯):第五殿,原居第一殿,因憐憫冤魂被貶至此。設“望鄉台”,負責複核案件并執行誅心刑罰。
  6. 卞城王(畢元賓):第六殿,掌管枉死城及大叫喚地獄,懲戒不孝、怨天尤地者。
  7. 泰山王(董和):第七殿,主司肉醬地獄,懲罰離間他人、盜墓毀屍者。
  8. 都市王(黃中庸):第八殿,懲治不孝父母、虐待親屬者。
  9. 平等王(陸遊):第九殿,審判殺人縱火、罪孽深重者,分發至阿鼻地獄。
  10. 轉輪王(薛禮):第十殿,負責最終輪回轉世,根據善惡裁定投胎身份。

文化淵源與特點

  1. 起源演變:
    • 印度佛教的閻羅王(Yama)傳入中國後,與本土道教、儒家倫理融合,形成十殿分治體系。唐代僞經《地藏十王經》最早系統化這一概念。
  2. 職能分工:
    • 各殿閻王分階段審判,體現“程式化”的陰司司法體系,如第一殿初篩、第十殿輪回,中間各殿依罪行施刑。
  3. 文化融合:
    • 吸納曆史人物(如包拯、陸遊)為閻王原型,強化儒家忠孝倫理與因果報應觀念,反映了民間對司法公正的訴求。

象征意義

十殿閻王體系通過嚴密的審判流程和酷刑懲戒,傳遞“善惡有報”的倫理觀,成為古代社會道德教化的工具。其形象常見于文學(如《西遊記》)、繪畫及寺廟壁畫中,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死觀念。

如需更完整的職能細節或傳說故事,可參考道教典籍《玉曆寶鈔》或佛教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殿閻王》這個詞的意思

《十殿閻王》是指佛教中地獄管理者的集合體,共有十位閻王,分别管理不同的地獄。他們負責判決和安排人們的生死輪回,根據個人的善惡行為來決定前世今生的報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十字旁組成):拆分為十(2畫)+又(2畫)

殿(殳上大),拆分為土(3畫)+歹(4畫)

閻(阝上沅),拆分為亠(2畫)+開(4畫)

王(玉字旁組成),拆分為一(1畫)+玉(5畫)+丶(1畫)

來源

《十殿閻王》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民間傳說、宗教信仰以及佛教文化。在佛教中,地獄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而十殿閻王則是地獄的管理者和裁判者。人們相信,每個人在死後會經過十殿閻王的審判,根據個人的善惡行為而受到相應的懲罰或賞罰。

繁體

《十殿閻王》(shí diàn yán wáng)

古時候漢字寫法

十殿閻王

例句

他死後,被送到地獄見十殿閻王,受到嚴厲的審判。

組詞

地獄、輪回、報應、生死、善惡、審判、管理者

近義詞

地府、冥府、閻羅殿、鬼門關

反義詞

天堂、樂土、極樂世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