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耕的意思、退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耕的解釋

[reuse farmland for other purpose] 把已改為耕地的土地重新改作他用(林、牧、漁等)

詳細解釋

亦作“ 退畊 ”。1.謂辭官務農;歸耕。語本《史記·吳太伯世家》:“ 子胥 退而耕於野。”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 季劄 退耕以委之, 老萊 灌園以遠之。” 唐 王績 《晚年叙志示翟處士師正》詩:“無謂退耕近,伏念已經秋。” 明 劉基 《思悲翁》詩:“幹時乏計策,退畊無園田。”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雜感用古詩十九首韻呈今醉先生并諸同人》之十一:“歎息硜硜人,退耕悔不早。”

(2).把已改為耕地的土地重新改作林地、牧場、魚塘等用。 賈平凹 《浮躁》十六:“退耕還林,搞多種經營。”《人民日報》1985.3.12:“對退耕還林、還草的應調減征購任務,退耕的土地可以作為原耕戶的家庭經營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退耕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政策導向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農民主動停止耕種行為,将耕地轉化為其他用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為保護生态環境,有計劃地停止耕種(某些耕地)"。該詞彙在當代中國語境中與生态保護政策緊密關聯。

從詞義演變角度看,"退耕"一詞原指古代因災荒或戰亂導緻的被動棄耕行為,例如《漢書·食貨志》中記載的"民廢耕桑"。而現代詞義則轉變為政府主導的生态修複措施。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網公布的《退耕還林工程管理條例》,當前退耕行為主要涉及兩類土地:25度以上坡耕地和嚴重沙化耕地。

該詞的應用範疇包含三個維度:

  1. 土地類型:涵蓋水土流失嚴重的坡地、沙化耕地及鹽堿化農田
  2. 實施主體:既包括農戶自主行為,也涉及政府組織的規模性退耕項目
  3. 轉化方向:通常轉為林地、草地或濕地生态系統,如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中明确的"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原則

從語用學角度分析,"退耕"常與"還林""還草"構成固定搭配,這種語言組合折射出中國生态治理的系統性特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9-2020年全國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15億畝,印證了這一詞彙的現實政策效力。

網絡擴展解釋

“退耕”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演變和現代應用來理解:

  1. 基本含義
    指将原本用于耕種的農田停止耕作,轉為林地、草地、濕地等其他用途。現代語境下多指為保護生态環境而實施的“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政策(如我國2002年啟動的退耕還林工程),目的是減少水土流失、恢複生态平衡。

  2. 曆史引申義
    古代文獻中,“退耕”可表示辭官歸鄉務農,如《史記》中伍子胥“退而耕于野”的典故。這一用法多見于詩詞古文,現代已較少使用。

使用場景

政策背景
我國自1999年試點、2002年全面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涉及25個省區市,截至2020年累計退耕還林超5億畝。這一措施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生态修複典型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把話苞舉雹災鞭不及腹菠薐不作長龍騁節丑污創啟摧堅陷陣催顔道書電眼丁克家庭帝寝凫公英桂馥蘭香閨女駭狀殊形懷服呼吃鑒拔較近雞窗進士第酒伴倈子麗精靈崗流線型曆指買鐵思金馬列瞞落滿舌生花馬轝目下十行儗非其倫漂沉千金之家欺诳輕煤确查傘子山齋設崗鉎鏉收押衰減水性碩人絲竹會讨逆田月桑時亭場屠龍之伎脫白挂綠亡為小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