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蒂的意思、柿蒂的詳細解釋
柿蒂的解釋
亦作“柹蒂”。見“ 柿蔕 ”。
詞語分解
- 柿的解釋 柿 ì 落葉喬木,果實為扁圓形或圓椎形漿果,黃或橙紅色,可食:柿子。柿餅。柿霜。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蒂的解釋 蒂 ì 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花蒂。瓜蒂。蒂芥。根深蒂固。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柿蒂是柿子的幹燥宿存花萼(即果實頂端連接果柄的部分),既是植物學結構,也是中藥材。以下從不同角度綜合解釋:
1.基本定義與形态特征
- 柿蒂指柿樹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宿存花萼,呈扁圓形,直徑約1.5~2.5厘米,表面紅棕色,密布細絨毛,質地硬脆,味澀。通常在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收集後洗淨曬幹入藥。
2.藥用屬性
- 性味歸經:苦、澀,性平,歸胃經。
- 功能主治:降逆止呃,主治呃逆(打嗝)、反胃、噫氣等胃氣上逆症狀。
- 有效成分:含鞣質、單甯、黃酮類等,具有收斂、抗炎、抗菌作用。
3.應用與配伍
- 常與丁香、人參等藥材配伍,如《濟生方》中的“柿蒂湯”。
- 現代制劑如丁香柿蒂片也用于緩解呃逆。
4.現代研究與擴展用途
- 研究發現其提取物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并具有抗心律失常、鎮靜等潛在功效。
- 民間還用柿蒂泡茶緩解咳嗽和口腔潰瘍。
注意事項
- 需遵醫囑使用,過量可能引起胃腸不適。藥用時多煎服,用量5~10克。
以上信息綜合了植物學、傳統藥典及現代研究,權威來源可參考中醫典籍《本草綱目拾遺》及相關藥理學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柿蒂的意思
柿蒂是指柿子上的蒂部,即柿子與果梗連接的部分。柿蒂具有鮮豔的橙色,質地比較韌硬。
柿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柿蒂的拆分部首是木,其筆畫數為7畫。
來源
柿蒂一詞最早出現在《廣韻》一書中,描述了柿子的果蒂部分。
柿蒂的繁體
柿蒂的繁體字為柿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一般采用以下形式:木旨果。這種寫法也是描述柿子與蒂部連接的形态。
例句
1. 我正在剝柿子,柿蒂的顔色非常鮮豔。
2. 奶奶經常把柿蒂曬幹,用來泡茶。
組詞
柿果、柿樹、蒂部、果梗。
近義詞
柿梗、柿莖。
反義詞
柿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