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tegrity in one’s later years]∶晚年的節操
保持晚節
(2) [old age]∶晚年
(3) [last stage]∶後期
(1).晚年。《史記·外戚世家論》:“﹝ 呂後 ﹞及晚節色衰愛弛,而 戚夫人 有寵。” 唐 杜甫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使易地而處,所遇之主不同,則其晚節末路,蓋未可知也。”
(2).末世,一代将終之時。 漢 鄒陽 《上書吳王》:“至其晚節末路, 張耳 、 陳勝 連從兵之據,以叩 函關 , 鹹陽 遂危。”《新唐書·魏元忠傳》:“ 後漢 時用事尤甚,晚節卒亂天下。” 清 戴名世 《<四逸園集>序》:“當 明 之晚節,士大夫争為壇坫以炫聲名。”
(3).晚年的節操。《宋書·良吏傳·陸徽》:“年暨知命,亷尚愈高,冰心與貪流争激,霜情與晚節彌茂。” 宋 蘇轼 《謝翰林學士表》之一:“敢不激昂晚節,砥礪初心。” 魯迅 《華蓋集·犧牲谟》:“因為一個人最緊要的是‘晚節’,一不小心,可就前功盡棄了!”
“晚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晚年的節操
指人在晚年時堅守的道德品質或原則,常強調在人生後期保持正直與操守的重要性。例如“保持晚節”“晚節不保”等用法()。
晚年時期
泛指人生的最後階段。例如杜甫詩句“晚節漸於詩律細”即描述其晚年專注于詩歌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完整例句,可參考《史記》《宋書》等文獻來源。
晚節一詞指的是一個人在晚年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品德和道義。它強調個人在晚年時仍然能夠保持廉潔正直、積極向上的品質。
晚節的部首是日字旁,拆分成日和免兩個部分。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晚節這個詞最早出自《詩經·周南·衛風》中的一首詩 “以匪陽之矢,殚餘子之廉。” 延伸為指一個人在晚年仍然堅持廉潔的作風。在繁體字中,晚節的書寫為「晚節」。
晚節是現代常用的寫法,而在古代,晚節的寫法有多種變體。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晚結」,包含了結字的意思,強調了晚年人因積累的德行而結下的美好品質。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廉潔正直的人,到了晚年更是展現出了真正的晚節。
2. 即使生活困難,他也從不妥協于不法之事,始終保持了自己的晚節。
1. 晚節保持:形容一個人在晚年時仍然能堅持正直品行。
2. 無晚節:指一個人的品行道德值得質疑,沒有保持下來。
晚節與廉潔、清廉、品行正直等詞語有着相近的意思。
晚節的反義詞可以是敗節、落魄、道德敗壞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