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百年歌 ”。樂府詩的一種。 晉 陸機 所創,記述從幼小到耄老的狀況。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下:“《百年詩》,起總角至百年,歷述其幼小、丁壯、耆耄之狀,十歲為一首。 陸士衡 至百二十時也。” 唐 馮贽 《雲仙雜記·百年歌》:“ 李觀 作《百年歌》, 王湜 請其法。”《新五代史·唐莊宗紀下》:“ 克用 ( 李克用 )破 孟方立 于 邢州 ,還軍 上黨 ,置酒 三垂崗 ,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際,聲甚悲,坐上皆悽愴。”
關于“百年詩”的詳細解釋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的含義:
起源與結構
由晉代文學家陸機首創,屬于樂府詩的一種。該詩體以十歲為一個階段,從幼年(總角)到百歲,系統描述人生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變化及社會境遇。唐代吳兢在《樂府古題要解》中記載其“十歲為一首”,陸機原詩甚至寫到一百二十歲。
内容特點
通過詩體形式記錄人從“幼小”“丁壯”到“耄耋”的生命曆程,具有時間跨度大、叙事連貫的特點。例如《百年歌》即為此類代表作。
基本釋義
形容詩詞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能夠經受時間考驗并流傳百年。常用來贊美詩作語言優美、思想深刻、情感真摯。
典故溯源
明代楊慎在《世說新語·文學》中首次用“百年詩”形容東漢文學家楊修的作品,認為其詩作具備傳世價值。
補充說明:需注意“百年詩”在古籍中主要指陸機開創的詩體(如《百年歌》),而作為成語的用法屬于後世引申。若需查閱完整詩作内容,可參考《樂府詩集》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